2016年河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发展
【答案】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事物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的内因。
2. “两个必然”
【答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简称“两个必然,,)这一重要结论。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简称“两个决不会,,)这一重要思想。这两个著名的科学论断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
3. 必要劳动时间
【答案】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中用于生产维持劳动者自身及其家庭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那部分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生产必要产品或必要价值。与“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必要劳动时间主要包括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必要劳动时间: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个别劳动时间是指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一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4. 意识
【答案】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2)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一一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两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己。”
(3)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5. 相对静止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承认物质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状态。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与平衡的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相对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况:其一是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其二是指没有发生质变。即从事物本身来看,事物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性质,仍然处于不显著的量变阶段而没有变成别的事物,暂时显现为静止状态。
6. 联系
【答案】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1)联系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
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7. 对立统一规律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
8. 辩证法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辩证法是指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是在肯定矛盾的基础上关于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给辩证法下了科学的定义: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体系,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
二、简答题
9. 中国的对外开放有哪些形式? 如何全面提高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答案】(1)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①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主要形式。对外贸易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②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是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资金缺乏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外资主要有三种形式:财政信贷、商品信贷和直接投资。
③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先进技术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引进先进技术的方式包括购买国外的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举办中外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①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a.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指在继续保持外贸适度增长的基础上,外贸增长由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加快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b. 实现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调整进出口结构;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②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
a. 创新利用外资方式; 鼓励外商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来华投资; 允许我国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境外融资。
b. 利用外资推动自主创新,鼓励和引导外资企业进行原始技术创新和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做好消化、吸收、再创新; 鼓励跨国公司和国内研发机构及企业开展研发合作; 鼓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创业投资。
c. 利用外资推动产业升级,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等产业; 严格限制外商投资高能耗、高污染和房地产等产业。
d. 利用外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适度放宽中西部地区外资准入条件; 创造条件,促进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开放型产业和国外产业转移。
③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要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引导和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利用好国外市场和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要求: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 支持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10.请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答案】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