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病学专业知识题库>细菌感染题库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 男性,28岁。发热5天伴纳差、乏力、腹痛、腹胀、腹泻,自服退热药及复方新诺明、氯霉素等,发热仍不退,于起病第10天住院。体检:体温39.8℃,心率92次/min,脾肋下1cm,质软,血培养(-)。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 . A.持续发热,肝肿大,皮肤瘀点,相对缓脉及白细胞减少
B . 持续发热,脾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及白细胞减少
C . 不规则发热,脾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及白细胞减少
D . 弛张发热,肝脾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及白细胞正常
E . 间隙发热,脾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及白细胞减少

男性49岁,腹胀黄疸8个月,查体腹部膨隆,肝脾肿大,移动性浊音阳性,1天前进食时突然呕吐暗红色液体300ml,肝功能检查显著异常其可能的病因为() A.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食管癌。 急性胃黏膜损伤。 胃体溃疡。 男性,28岁。发热5天伴纳差、乏力、腹痛、腹胀、腹泻,自服退热药及复方新诺明、氯霉素等,发热仍不退,于起病第10天住院。体检:体温39.8℃,心率92次/min,脾肋下1cm,质软,血培养(-)。关于伤寒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A.在病程的第2~3周可发生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心肌炎及支气管肺炎。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对伤寒的诊断和预后有参考意义。 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中毒面容,肝脾肿大,相对缓脉,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 最显著病变部位是回肠末端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 在病程的第2~3周,肥达反应效价达高峰。 男,32岁,进食后上腹饱胀不适,伴返酸、烧心、嗳气、食欲不振,临床诊断为慢性胃炎该病治疗中不正确的是() A.避免饮酒。 胃酸高者使用抑酸剂。 胃酸低者使用胃黏膜保护剂。 抗Hp治疗。 以上都不是。 男,32岁,进食后上腹饱胀不适,伴返酸、烧心、嗳气、食欲不振,临床诊断为慢性胃炎其发病原因不正确的是() A.幽门螺杆菌感染。 自身免疫损伤。 高蛋白饮食。 十二指肠反流。 尿毒症。 某投资项目的计算期为5年,净现值为10000元,行业基准折现率为10%,5年期、折现率为10%的年金现值系数为3.791,则该项目净现值的等额年金为()元。 2000.00。 2637.83。 37910.26。 50000.83。 男性,28岁。发热5天伴纳差、乏力、腹痛、腹胀、腹泻,自服退热药及复方新诺明、氯霉素等,发热仍不退,于起病第10天住院。体检:体温39.8℃,心率92次/min,脾肋下1cm,质软,血培养(-)。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