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工业大学030505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伴随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
①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②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竟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现阶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要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有机整体,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这四个方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导向性、民族感和时代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思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3. 党的思想路线
【答案】党的思想路线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4. 国体和政体
【答案】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力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掌握。政体,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是我国的政体。
5. “两个务必”
【答案】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据此,他提出了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胜利面前,毛泽东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为全党和全国人民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警示。
6.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答案】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二、简答题
7. 如何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答案】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一个国家而言,安全是保障。没有安全,就谈不上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对此,习近平强调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平发展就没有保障”,“强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这告诉我们,国防和军队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后盾。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因为党高度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敢于在关键时刻亮剑,才顶住了来自外部的各种压力,维护了国家的独立、自主、安全、尊严,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可靠保证。
(2)面向未来,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国,我国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压力,将长期面对一些大国对我国进行战略防范和遏制的压力。只有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军事和国防实力,才能从容应对压力和挑战,始终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3)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①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在我国,虽然阶级斗争己不是卞要矛盾,但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进行专政,必须以人民军队为坚强后盾。人民军队作为国家机器的主要支柱和人民利益忠实捍卫者的地位不可动摇。
②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国际环境复杂多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战争威胁并未根本消除。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必须加强和巩圆我国的国防。人民解放军作为祖国的忠实保卫者,担负着保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的神圣使命。
③人民解放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搞好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是全面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人民军队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积极支持和参加国家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
8. 推进文化改革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永葆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战略举措。 ①一个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
②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只有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才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2)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
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同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方面达到相互协调的更高境界;
②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渗透在各个领域,与其他建设相辅相成、相互支撑、互为条件。
(3)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①文化改革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人民越富足,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就越高; 国家越富强,对国民精神境界提升的要求就越高;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必然要求全面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这是党和国家事业代代相传、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
(4)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课题。
①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应有之义;
②提升文化产业的比重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选择方向。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源头,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知识密集的绿色产业,在增加就业、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