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政治学原理(跨学科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改革

【答案】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也即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政治改革的特点有:

①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层为主体;

②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变革;

③政治改革是一个渐进而缓慢的过程;

④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⑤政治改革以维护和巩固现有统治为目的;

⑥政治改革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⑦政治改革以经济改革为先导。

2. 宗教信仰自由

【答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们党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处理宗教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 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能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或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多数群众不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信教群众的权利,在多数群众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不信教群众的权利。从而使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之间以及信仰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的群众之间彼此尊重,互相团结,和睦相处,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3. 国际政治

【答案】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按照这一定义,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是:

①国际政治发生于国际社会的多个行为主体之间,这其中,它主要发生于国家这一行为主体之问,同时,它也发生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

②国际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国际社会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

③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的政治关系体系的总和。

4. 半总统制

【答案】半总统制是指一种既有总统制某些特点、又有议会制某些特点的政体,半总统制的典型是法国。1958年,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法国在戴高乐的主导下建立了一种比较特别的新的政体,其特点是提高了总统的地位,强化了总统的权力,使之成为掌握实权的选任国家元首。总统主持内阁会议决定政府的政策纲领,但不直接管理政府工作,总统有权任免一名总理并由总理领导政府的口常活动。但总理和政府又须向国民议会负责,国民议会如果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就得向总统提出辞职。此外,德国历史上的魏玛共和国也属于半总统制政体。

5. 政治权力

【答案】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就既定的社会来看,政治权力是指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对比中,常态下往往是大于并制约其他力量的社会公共力量。

政治权力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常态下必然是公共力量,政治权力由此成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6. 国家权力

【答案】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国家权力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强制力的垄断性。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

②普遍的约束力。国家权力作为一种公共权力,对全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即小仅对被统治阶级成员具有约束力,而且统治阶级内部成员也要在国家权力的约束之下。

③主权性。主权是国家权力的主要属性,也是一个独立国家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国家内部,主权是指至高无上的权力,即在社会各种类型的权力中,国家权力的效用最高; 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力的独立性,即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7. 政治动机

【答案】政治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的内在动力,它隐藏在人们的政治行为背后,是政治行为的内驱力政治动机作为一个心理过程,是由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和政治目标两个方面有机构成。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是指社会成员对其物质文化精神等缺乏状态的心理反应,而将对于缺乏的不满足状态转变为满足状态的欲求。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通常有自然需求(如对衣、食、住和性的需求)和社会需求(如对安全、归属、自尊和爱的需求)。社会成员的政治目标是指其对于能够满足其利益需求的政治途径和条件的综合反映,是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及其行为、组织制度等的比较选择。

8. 国家权力机关

【答案】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权力机关是指人民代表大会,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权力机关,是

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他们的各级代表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权力机关就是人民的代议机关。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不受任何其他国家机关的限制,不允许其他的国家机关与之抗衡。它在国家机关的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拥有最高权力,其他一切国家机关均由它产生,并向它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则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二、简答题

9. 中国古代思想家和西方古代思想家是如何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的?

【答案】把政治等同于或归结为伦理道德,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这在中西方古代思想中很常见。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古代,政治学和伦理学是混在一起的。各个思想家都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1)中国古代思想家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的表现

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道德政治的典型代表。如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 ”他把“政”解释为正,所谓正就是正道,也就是符合礼义的道德。

儒家强调“礼治”、“德政”就是要求统治者按照礼法来进行统治,并强调统治者要以身作则,自己本身首先要正,也即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很好地进行统治。

(2)西方古代思想家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的表现

①西方古代的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把政治与道德混在一起。

a. 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国”就是“公道或正义之国”,而“公道”乃是灵魂的至德。公道既是个人的道德,也是国家的道德。柏拉图认为,政治意义上的善应该是“哲学家管理国家,武士管理军队,支配人民工作,而人民则供给国家以劳动物质。”这就是公道,即每个人按其本性去做他们自己的事,而不管闲事。因此,正义就是各守本分。人类最高的生活就是公道或正义的生活,这就是政治活动的最高目的。

b. 亚里十多德认为,国家是表现为最高的善,是人们的一种道德生活的体现。城邦的目的就是使人们在城邦中过有道德的生活。

②近代德国的康德、黑格尔也把国家与道德合为一体,认为国家就是人类伦理精神的体现,是一个具有传统的道德精神的社会实休。

总之,所有这些观点都把政治视为一种最高的道德活动,认为只有通过有道德、有学问的贤人哲学家来统治,才能实现理想的政治目的。

10.简述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答案】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简称议会君主制,是指议会处于主导地位,作为国家权力中心,而君主没有实权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其特点主要有:

(1)议会君主政体的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的中心,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