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阐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与其教学阶段理论的关系。

【答案】①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包含信息流和控制结构这两个组成部分。信息流是指信息从一个假设的结构流到另一个假设结构中去的过程。除信息流之外还包含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组成的控制结构。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的动机。因为学生对学习有某种期望,教师给予的反馈才会具有强化作用。执行控制即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认知策略,执行控制过程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等。

②加涅的教学阶段理论

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加涅认为,每一个学习动作可以分解成八个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

③加涅的信息加下学习理论与教学阶段理论的关系

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学习者的头脑内部都进行着信息加工活动,使信息由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直到学习者用作业的方式作出反应为止。教学程序必须根据学习的基本原理来进行。在学习结果(即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态度)确定之后,它们必须按照教学工作目标的适当顺序安排。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内部学习条件,创设或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答案】心智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心智技能的培养应该有一定的培训重点,同时还要分阶段练习。

(1)强调心智技能培训重点

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在培养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但是,一种心智技能,往往是许多心智动作构成的。如果构成这一心智技能的某些动作成分,主体在其他心智技能的学习中己经形成,则这些动作成分就可以在心智水平上直接迁移,而不经历上述三个阶段。如果在某种心智技能中,有些动作成分是主体己掌握的,有些是未曾掌握的,那就必须针对那些新的动作成分进行分段练习,同时在培训工作中还必须注意做好新旧动作问的组合关系的指导。

(2)分阶段进行练习

为提高分阶段练习的成效,在培养工作方面,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

措施。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取决于主体对学习任务的自觉需要。对学习任务缺乏自觉的学习需要就不可能有高度的学习积极性,而自觉的学习需要的产生往往同对学习任务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体验分不开。由于心智技能本身难以认识的特点,主体难以体验其必要性。因而,在主体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时,往往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及积极性。为此在培养工作中,教师应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心智技能的培养,开始于主体所建立起来的原型定向映象。在原型建立阶段,一切教学措施都要考虑到有利于建立完备、独立而具有概括性的定向映象。研究表明定向映象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不同,则活动的定向基础就有差异,就会影响到心智技能最终形成的水平。

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而实现的,因此言语在心智技能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言语在不同的阶段上,其作用是不同的。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并对活动的进行起组织作用。所以,这时的培养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利用言语来标志动作,并巩固对动作的认知,切不可忽视对动作的认识而片面强调言语标志练习。

另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也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3. 什么是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与学习策略的关系如何? 安德森和加里培林是怎样看待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的?

【答案】(1)心智技能的含义

心智技能又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心智活动是指在人脑内部借助于内部言语,以简缩的形式对事物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心智技能相比于操作技能有其独特的特点。与操作活动不同,心智活动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动作执行的内潜性,由于心智活动是对观念性对象进行的加工改造,心智活动是借助于构造上与机能上不同于外部言语的内部言语进行的,只能通过其作用对象的变化而判断活动的存在。因而心智动作的执行,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具有内潜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因为内心智动作是借助内部言语这一工具进行的。

(2)心智技能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①程序性知识与智慧技能、学习策略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J.R-Anderson )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其中,程序性知识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关于程序性知识,心理学家有不同的看法。加涅(R.M.Gagne , 1985)认为,程序性知识本质上是由概念和规则构成的。梅耶(R.E.Mayer-,1987, 1999)认为,策略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并列关系,

而不是一种包含关系。

②学习策略与心智技能的维度

加涅和梅耶从对内与对外的维度进行研究,E.D. 加涅(R.M. 加涅的女儿)进一步根据自动化(自动与受控)和特殊性(一般与个别)两个维度对程序性知识进行了研究。

a. 加涅和梅耶根据信息的加工过程和执行控制过程把程序性知识分为对外办事的特殊的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和对内调控的一般的策略性知识(认知策略)。

b. 从自动化维度的角度,有些程序性知识可以达到高度自动化程度。当这样一些程序性知识支配人的行为时,知识就转化成了自动化的技能。有些程序性知识难以自动化,需要受意识控制。若这样一些力一法和步骤支配人的阅读、解题的认知活动,提高了人的认知活动效率,则这些方法步骤就转化成了对内调控的策略。

c. 根据特殊性维度,可以把程序性知识分为专门领域的和非专门领域的。专门领域的方法和步骤只适用于某一具体的学科领域。而非专门领域的方法和步骤一旦被人掌握,就能在跨学科的情境中应用。这种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学科领域中的具体方法不同,它不能保证解题成功,所以又称弱方法。而学科领域的具体方法能保证解题成功,所以被称为强方法。

③学习策略是一种与学习有关的特殊的心智技能

a. 尼斯贝特等(Nisbet&Shucksmith, 1986)认为学习策略即选择、协调及应用技能的执行过程。学习策略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程序,更易于变化而适应具体情境。学习策略代表了高层技能,即控制和调整较具体的任务的技能。

b. 丹瑟洛(Dansereau , 1985)认为学习策略是能促进信息的获得、储存及应用的一套过程或步骤。

c. 林崇德教授在《学习与发展》一书中将学习策略定义为“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 它是一种在学习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 它是认识(或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3)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的观点

①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理论

安德森(1995)将菲茨与波斯纳(1967)的动作技能形成的三阶段用于解释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

a. 在认知阶段,要了解问题的结构,即问题的起始状态、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步骤,从而形成最初的问题表征。复杂的问题,还要了解问题的各个子目标及其达到子目标所需要的算子;

b. 在联结阶段,学习者应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编辑”为程序性知识。知识的编辑是建立使一系列的条件与行动能快速、流畅执行的一种程序性表征过程,其间将出现两个子过程:合成与程序化; 在自动化阶段,个体对特定的程序化的知识进一步进行深入加工和协调。此时,个体操作某一技能所需的有意识的认知投入较小,且不易受到干扰。高度自动化的程序也可能使人的反应变得刻板,因此安德森主张对某些程序保持一定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