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高校发展的关键在于优秀教师的引进与管理,其核心是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高校教师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管理方式的特殊性,其重点倾向于教师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我国高校传统的刚性化管理模式,是一种集中管理的典型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创新性和主动性。与刚性化管理模式相比,柔性化管理模式则是强调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重视人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管好人、用活人,是一种能够发挥高校教师主动性和创新性的新型管理模式,也是一种更有利于对高素质、高端型人才有效管理的模式。研究高校教师柔性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公办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对高校教师柔性化管理概念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应用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与框架,最后探讨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三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在系统介绍柔性化管理及高校教师柔性化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国内外高校教师柔性化管理的特点。通过国内高校教师 柔性化管理的某些方面与国外高校柔性化管理的分析比较,进一步肯定了国内外高校教师管理上的某些优势,同时对我国高校教师管理过程中某些环节所出现的问题也作了更深层次的探讨,如高校教师对学校忠诚度下降、缺乏完善机制和政策保障、教师队伍的良莠不齐等,从高校教师管理现状来看,柔性化管理模式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该章节重点概述了美国、加拿大和英国三国高校在教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不断地总结成功经验和反复提炼,逐步上升为理性的结晶,给我国高校教师管理提供了有益启示。
第四章通过对国内外高校教师管理模式的优劣分析,提出了我国高校教师柔性化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构建我国高校教师柔性化管理模式的构想,其中包括组织模块、行为模块和文化模块。从这三个维度来构建符合我国高校教师发展要求、满足教师精神和物质需求的柔性化管理模式。这三个模块相互作用,能有效地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从而不断优化高校教师队伍。
最后是结语部分。结合本研究已有的结论可知高校教师管理模式出现了新的走向---刚柔并济。柔性化管理和刚性管理不能以单一形式存在,柔性化管理是柔顺剂,是刚性管理的升华,二者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管理的高效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