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渤海大学旅游学院618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 教学内容

B. 教学媒体

C. 教学环境

D. 评价/反思过程

【答案】C

【解析】教学环境关系到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对学生认知发展有积极作用,因此它是课堂管理研究的重要范畴。

2. 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 )。

A. 信度

B. 效度

C. 常模

D. 智商

【答案】C

3. 奥苏伯尔系统地研究了( )对学习和迁移的影响,认为不受( )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

A. 教材的知识结构,前后两个课题在刺激和反应方面的相似程度

B. 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

C. 教材的知识结构,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

D. 学生的认知结构,前后两个课题在刺激和反应方面的相似程度

【答案】B

4. 一个学生在考试时要求获得好成绩的愿望过分强烈,以致十分紧张而产生了“怯场”现象,竞答不出自己本来十分熟悉的问题,这种现象是由于( )。

A. 线索不足导致了遗忘

B. 动机强度过低造成的

C. 动机强度过高造成的

D. 狭隘的动机造成的

【答案】C

5. 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刺激——反应联结的特点是( )。

A. 建立快,消退也快

B. 建立快,消退慢

C. 建立慢,消退快

D. 建立慢,消退也慢

【答案】D

【解析】连续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快,但消退也快。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慢,但消退也慢。

6.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 斯金纳

B. 巴甫洛夫

C 桑代克

D. 班杜拉

【答案】A

7. 下列关于动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多数情况下,技能在练习初期进步较快,以后就逐渐缓慢

B. 在多数情况下,技能在练习初期进步较慢,以后就逐渐加快

C. 技能形成中的高原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

D. 在各种技能形成的过程中,都可以看到成绩在某一水平上下稍有波动的现象

【答案】B

8. 正强化是指( )。

A. 呈现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

B. 呈现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

C. 撤销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

D. 撤销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

【答案】A

9. 4~20岁的个体脑的发展有两个显著的加速期,即表现出两次匕跃:第一次发生在5~6岁左右,第二次发牛在13~14岁左右。而通过对儿童青少年的思维进行研究,发现5~6岁和13~14岁是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加速期。由此,可以看出( )。

A.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直接决定了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

B. 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

C.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间接决定了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

D. 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间接决定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

【答案】A

10.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 《大教学论》

B. 《人是教育的对象》

C. 《教育心理学》

D 《教育心理大纲》

【答案】B

二、辨析题

11.对有意义材料的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

【答案】错误

有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己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与之相对的是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1)客观条件

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满足能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的要求。

(2)主观条件

①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心向)。

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因此,不能说对有意义材料的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

12.人是教育的产物。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