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621美术学专业史论之美术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理解美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
【答案】形象思维应该是形象的思维,即运用形象来进行的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形象性、逻辑性、情感性和想象性。
(1)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的唯一思维方式。思维是指理性认识及其过程,是相对于感性认识而言的。艺术的认识过程,主要是受理性制约的感性作用来完成的。艺术的认识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美术创作在形象思维方面,表现的更加突出、更加明显、更加有代表性。
(2)形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最终创造出审美意象。形象思维实质上就是充满情感的、合乎逻辑的、创造性的想象。美术创作中形象思维活动的过程可表述为:表象(视觉印象)象的概念(内心视象)审美意象。 形(3)总之,美术创作的思维活动,是以视觉形式语言为思维工具的形象思维活动,思维的成果是审美意象的创造。
2. 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艺术作品的丰富,复杂的内涵所致。
(2)艺术鉴赏的多样性:不同欣赏者面对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其审美感受和审美领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异性,根源于鉴赏主体的个性差别,也有时代、民族、阶级的差别相关,由此造成了鉴赏的多样性特点
(3)艺术欣赏的差异性不仅存在于不同的鉴赏者之间,即使同一个鉴赏者在不同的阶段,面对同一件艺术作品,其感受和领悟也不尽相同。
(4)艺术鉴赏中体现出一致性。一致性的原因,是在于艺术形象的‘质’的规定,欣赏者只能从艺术形象或情景所规定的范围展开联想,想象和再创造,只能适当的延伸,扩大或缩小,去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它的性质。
3. 怎样理解艺术的综合发展与门类的开放性?
【答案】(1)艺术门类的历史就是它们不断分离和获得各自特点的历史,这种分离现象在艺术产生初表现的尤为明显。
(2)对艺术样式和品牌来说,在艺术文化发展史上,在与不同艺术显露各自特点从而造成了艺术分离的同时,也发生着一个相反的过程,又在不断加深相互作用和相互综合,从而产生新的艺术样式和种类。
(3)对艺术发展来说,追求自觉所导致的各种艺术样式的分化和独立的趋势,与各种艺术样式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某种综合甚至融合的趋势,只有同等意义,因此它们造成了艺术门类的不断增加以及艺术反应生活手段的不断丰富,而这正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4)开放性理论对于现代艺术发展的启发作用,对当代大学生艺术学习具有指导意义。在艺术的发展中,各种艺术种类之间相互综合,各门类之间相互联系和融通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有一些现在作为独立门类的两门或多门艺术本来就是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的经历着分化与综合的过程。
4. 简述美术与其他种类艺术的关系。
【答案】(1)美术与文学的联系。文学是语言艺术,可以直接表述任何生活现象,具有广泛地表现生活的可能性。文学能够最广泛地反映现实发展的根本现象和过程,生动而直接地对时代潮流作出反响,从而对美术等其他艺术产生巨大影响。绘画和雕塑等在创作题材上常常对文学表现出某种程度的依赖性,具体表现在许多美术作品往往是根据文学原著所提供的题材和情节创作出来的,是对文学作品内容的“复述”。在艺术发展的漫长历史中,美术(主要是绘画)总是与文学有着不解的缘分。
(2)美术与音乐之间的联系。音乐是以声音作为其表现手段的艺术,美术与音乐在节奏韵律、意境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所以美术家往往可以从音乐中得到启发,音乐也可以以美术作品为题材。
(3)美术与舞蹈之间的联系。舞蹈是以人的形体姿态、表情、造型特别是动作过程为手段,表现人门主观情感的艺术。舞蹈与雕塑在人物造型上得以相互参照,人们常称雕塑是静止的舞蹈,舞蹈是活动的雕塑。舞蹈动作的雕塑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舞蹈动作转眼即逝的缺限。舞蹈演出时服饰、道具的设计,舞台美术的配合都离不开美术的帮助。
(4)摄影艺术与美术之间的联系。摄影是近代科学的产物,它是采用现代精密科学技术创造静态视觉形象的一门独特的艺术,纪实性是摄影艺术的根本特征。越来越多的人已把摄影作为造型艺术的一个成员来看待,这是因为它在艺术形象上与绘画有许多相似性。此外,摄影与绘画在透视、色彩、线条、形体和构图上,都存在着类似的规律。
(5)美术与作为综合艺术的戏剧和电影的联系。一方面作为它们综合成分之一的美术,在各种艺术成分的有机联系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另一方面美术与戏剧的结合产生了木偶、皮影等新的艺术品种,美术与电影的结合产生了美术片这一样式。
总之,美术与其他种类艺术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独立存在,又在不失去自身独特的质的规定性的条件下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5. 美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答案】美术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
(1)美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关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大的上层建筑的一个部门。社会事物。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美术首先不属于物质的社会关系,而属于思想它不属于
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属于上层建筑,是竖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庞
(2)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性。
①首先,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美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美术的发生和发展上,是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美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②从根本上讲,美术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这一条基本原则应该首先肯定下来。当然,美术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3)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4)美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美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5)美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同样的,也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6. 简述艺术灵感。
【答案】(1)灵感内涵
艺术灵感是指艺术创作阶段,艺术家的大脑在受到某个外界刺激后,大脑皮层高度兴奋的一种高级的情绪状态和心理机能,激发起了艺术家头脑中的早已生成的各种艺术形象,有一种无限思绪喷涌而出,想一吐为快的感觉。
(2)灵感特点
①突发性、易逝性。艺术灵感的形成是非自然的、偶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来得快去得也快。当艺术家认为思绪堵塞而打算停罢时,创作的思绪又如泉涌般源源不绝。若不及时捕捉,就会从此消失。
②超常性。从精神状况来看,艺术家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其想象力极度敏捷仿佛进入到一种超常的迷狂状态。艺术家的各种知识、记忆,思想片段被集中而有机的联系到一起,创作经验、技巧和能力被充分调动起来。
③独创性。灵感思维的运动往往打破常规思维的格局,具有一种特殊的发现功能和表现功能,使艺术家在创作上能获得许多奇妙不凡的构思,最终结晶为新颖独创的艺术作品。
7. 怎样理解美术作品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
【答案】当美术作品被创造出来还未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它在两层含义上还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第一层含义是指接受使作品从潜在的可能性转换为现实性。第二层含义是指美术作品作为一个召唤结构,只有接受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它的意义和价值。召唤结构是一个接受论层面上的定义,由伊瑟尔提出。艺术作品的结构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面面俱到的结构,而是为接受者留有想象的余地和阐释空间的开放结构。伊瑟尔认为,艺术作品的结构是一种召唤的结构,只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才能填补和具体化这个艺术图式中的空白和不确定点,完成这个召唤的结构。美术作品的“召唤的结构”,只有接受者的参与才能完成。我们把美术作品的“召唤结构”分为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