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二) ... 9 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三) . 20 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四) . 29 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五) . 38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归因理论? 常见的归因维度有哪些? 如何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
【答案】(1)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指人们对自己行为结果解释的理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这两种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们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
(2)常见的归因维度
①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F.Heider , 1958)。认为行为的原因是外部环境或者个人内部因素。他人的影响、奖励、运气、工作难易等都是外部环境原因。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环境,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以小负什么责任。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都是个人内部原因。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个人,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责。
②罗特的内控与外控:罗特(J.B.Rotter , 1966)对归因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控制点的概念,并依据控制点把个体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的,他们乐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外控型的人则感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无论成败都归因为他人的影响或运气等外在因素,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行为不愿承担责任。
③韦纳的三维理论:维纳(B.Weiner , 1974, 1992)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仟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二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学生通常将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与运气等四个因素,而较少归因为身心状态或外界环境。
(3)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归因的指导
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归因。
①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即进行正确归因。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学生把成功的动机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而把失败的动机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自己的努力,则可能通过努力而提高成绩。
②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积极归因。在对差生进行归因训练时,通常是使学生多次体验学习的成败,同时引导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与否。只要相信努力会带来成功,那么学生就会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努力,并极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功。
2. 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答案】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中主要的贡献是他关于有意义学习、认知同化与先行组织策略以及接受学习的理论。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己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外部条件: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这种逻辑意义指的是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②内部条件: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新知识与他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3. 什么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主要有哪些种类? 各有何特点?
【答案】(1)教学模式的涵义
教学模式,是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的、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结构。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由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的千差万别,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具体采用何种教学模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教学模式的种类及其特点
①行为矫正模式:以行为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为基础,重视学习者的外显行为,而不关心其内部心理结构及其变化。这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于把学习任务分成一系列具体而有序的行为,学习情境的控制权一般都掌握在教师手中。
②信息加工模式:以认知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为基础,比较重视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加工涉及信息组织、概念形成、问题解决等不同的方面,由于对这些加工过程的重视程度不同,因而就提出了概念形成教学模式、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等。
③个人发展模式:以人本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为基础,以非指导教学模式为代表,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及个人潜能的发挥,注意个人的情感生活,强调帮助个休与环境建立创造性的联系,以发展自我。
④社会作用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为基础,重视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鼓励个体积极参与社会工作,提高社会活动能力。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等。
4. 简述操作整合阶段和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答案】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
型的、一体化的动作。其动作特点有:
①动作品质: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②分解动作联成整体,动作之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③动作控制: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④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操作的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高度完善化和自动化。其内在机制是在大脑皮层中建立了概括的、暂时的神经联系。其动作特点有:
①动作品质: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②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
③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一式。
④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5. 知识掌握需经历哪几个阶段? 影响知识掌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知识掌握的阶段
①西方知识掌握的阶段
著名认知教学心理学家诺曼和鲁墨哈特根据图式理论,提出知识的掌握需经过生长、重构和协调三个阶段。
a. 在生长阶段,学生通过接触各种形式的知识,包括术语、事件、理论解释等,并力图把这些“外来的”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此时,信息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被原有图式同化,以个别事实或命题的形式被表征。教学首先应考虑所教的内容应适合于学生原有知识准备,即找准生长点。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评价学习成效的主要指标是简单的再认和有提示的回忆。
b. 重构阶段是建立观念间的联系,形成观念间的关系模式。此阶段较适宜的教学方法有苏格拉底“产婆术”、质疑法、发现法等。学生则需要运用组织和精细加工等学习策略,以便发现概念之间的部分与整体、上位与下位、论点与论据等的关系。重构阶段的教学效果评价宜采用论文式测验,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的材料加以比较,发现异同之点并在有限的范围内加以应用,着重考察学生联想和比较的能力。
c. 协调阶段的知识由大量的模式构成,根据深层次结构加以组织达到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水平; 最终达到某一概念在新的情境中与其他概念一起被灵活自如地应用。这个阶段的教学指导应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下进行变通性练习,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纠正性反馈,使学习者对概念理解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以促进迁移。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联系和应用相结合。
②我国关十知识掌握的阶段
领会、巩固、应用是知识掌握中的二个基本环节。研究表明,知识的领会是通过对教材的直观和概括来实现的,知识的巩固是通过对教材的识记与保持来实现的,而知识的应用则是通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