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中清利湿热的药物是() 泽泻、木通、车前子。 泽泻、车前子、茯苓。 茯苓、车前子、木通。 木通、泽泻、茯苓。 猪苓、泽泻、木通。
女,6岁,因反复水肿、尿少4周入院。查:血压90/68mmHg,尿蛋白+++,尿红细胞3~5个/HP,尿白细胞0~3个/HP,血浆白蛋白25g/L,ch9mmol/L,BUN7mmol/L。该病人用泼尼松10mg,qid,治疗20天,尿量正常,水肿减轻,尿蛋白转为阴性,下一步治疗应() A.满4周后泼尼松40mg,qid。 泼尼松10mg,qid+环磷酰胺。 泼尼松10mg,qid+速尿。 泼尼松25mg,隔日顿服。 泼尼松30mg,隔日顿服。
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或见心中懊懔,腹部胀闷。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可辨证为() 湿重于热证。 热重于湿证。 胆腑郁热证。 寒湿阻遏证。 脾虚湿滞证。
男性,16岁,因右侧腰部酸胀,劳累后加重就诊,无发热和肾绞痛史。超声显示:右肾中度积水。尿常规正常如果诊断明确,治疗应选择() A.右肾切除术。 B.药物治疗。 C.留置双J管。 D.永久性肾造瘘。 E.右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成形术。
龙胆泻肝汤中多用苦燥渗利伤阴之品,为使祛邪不伤正,故方中配伍使用了() 熟地、当归。 生地、当归。 生地、麦冬。 麦冬、当归。 麦冬、熟地。
患者男,35岁,因“皮肤红疹伴关节痛20d,发热2d”来诊。患者于20d前外出游玩时被蜱叮咬右小腿,后局部起红色小丘疹,轻度瘙痒,未特殊处理;随后皮损逐渐向外扩展成斑片,中央部分呈消退倾向,并出现全身不适和膝、踝、肘等关节疼痛,以膝关节为甚,呈游走性,活动后明显加重,予阿司咪唑(息斯敏)等抗组胺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近2d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尿、粪基本正常。否认关节炎、肝炎、结核病史。否认到过血吸虫疫区。查体:T39℃,P105次/min,R20次/min,BP120/70mmHg;意识清楚;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小腿外侧(被叮咬处)见环状红斑疹,中央部分皮疹已消退,无脱屑和渗出,皮损部位触之稍硬,皮温略高;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近端肌肉轻度压痛、膝、踝、肘等关节活动良好,浮髌试验(-)。此时应做的处理包括()(提示:患者持续高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加重,膝关节剧烈疼痛,活动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