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712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考研内部复习题5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述报》

【答案】《述报》是第一份在广州出版的国人自办报纸。创刊于1884年4月18日,由广州海墨楼石印书局印刷发行,每日出版4页(版),内容有中外新闻和评论、西方书报译稿、商业行情、轮船班期和广告等。中法战争爆发时期,《述报》大量报道有关战争的消息、评论等,还积极支持省港两地人民的抗法战争。此外,《述报》在业务上十分重视图像新闻的报道,自创刊之日起,每期都刊登一幅或多幅新闻纪实图画,与文字新闻穿插编排,力求做到图文并茂。《述报》出版一年左右后停刊。

2.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答案】梁启超在《时务报》的创刊号上发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大力鼓吹多办报纸,主张报刊应“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术要书”,以启民智,以开风气,以助变法。梁启超认为:“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 “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为也”; “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时务报》大胆而新颖的言论使朝野大为震动,所译外报文章又使读者大开眼界,因而“举国趋之,如饮狂泉”。

3. 报禁

【答案】“报禁”是指台湾当局为加强对新闻事业特别是报刊的控制,于20世纪50年代作出的“限证、限张、限印”的规定。限证即当局严格控制登记证,压制新闻事业规模。限张即当局限制报纸的张数,控制其内容和业务的发展。限印即当局控制其印刷地点和发行场所。以上“三限”被台湾新闻界称为“一报二禁”,这构成了所谓“报禁”的具体内容。这以后的30多年中,除了1952年10月10日批准创办了一份由台湾“国防部总政治部”主办的《青年战士报》之外,台湾当局没有再批准过任何一份创办新报的申请。直到80年代,“报禁”才逐渐被解除。

4. 《神州日报》

【答案】《神州日报》是同盟会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张大型日报,1907年4月2日由于右任创刊于上海。《神州日报》的革命倾向十分明显。该报不用清朝帝号,只用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创刊3个月后,才在报头下用极小的字体标出“光绪,,某年等字样以为敷衍。《神州日报》不以激烈的言论去刺激反动当局,而是详细报道各地武装起义的进展情况,给革命运动以极大的舆论支持。

第 1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