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答案】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和改良派开展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
(1)革命的必要性
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2)革命的正义性
对于改良派提出的“中国国民恶劣”说,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3)革命的进步性
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和“地权失平”的现象,必须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
2. 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答案】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了三次“左”倾错误: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第二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连续出现这些“左”倾错误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理解。当时,中国共产党还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2)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领导和瞎指挥。
(3)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4)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3.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 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答案】(1)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主要有:
①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经济文化极度落后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指引下,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阔步前进。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步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确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赢得政治独立的基础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台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得到确立、坚持和进一步完善。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蓬勃发展。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成功实践。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有步骤、分阶段地稳步推进,逐步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一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人权事业健康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断推进。
③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而来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方面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增强综合国力提供着源源
不断的文化支撑。
④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就受到外部封锁。为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为国内和平建设取得良好的外部条件,毛泽东、中共中央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20世纪70年代以中美关系为突破口,带动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建交高潮,为后来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倡导改革的同时,推动对外开放形成了崭新的局面。以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是国家面临的中心任务。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⑤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近代以来中国屈辱的历史告诉中国人民,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主权,就必须要有强大的现代化国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决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在实现国防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自行研制和成功发射“两弹一星”、载人航天飞船等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人民解放军围绕“打得赢”和“不变质”两大课题,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从严治军,依法治军,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不断地开拓前进。
(2)这些成就说明了:
①上述历史性成就的取得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②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③没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
④没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改革创新,就没有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⑤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中坚力量。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