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我国东中西部R&D 投入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效应及比较——基于LMDI分解法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R&D 投入;GDP增长;LMDI

  摘要


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无疑是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将经济增长视为优先的经济目标。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加快,一国或地区科研活动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对此,内生增长理论已经做出了理论解释。我国政府也早己认识到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力争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我国在R&D投入过程中是否存在强度不足,结构不合理、效益不高等问题?现有区域间R&D资源配置方式是否有利于缩小技术先发地区与技术后发地区间的技术落差?R&D投入对GDP增长驱动作用的内在机理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亟待弄清和研究解决的问题,这类研究对实现R&D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提高R&D投入的经济贡献度、促进各区域均衡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的逻辑思路是: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汲取前人研究的理论精华,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在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全国R&D经费投入现状、GDP增长现状及其31省区市比较情况的前提下,基于LMDI(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分解法,构建GDP总量分解模型,把R&D投入驱动GDP变动总效应分解为R&D规模效应、R&D结构效应以及R&D效率效应,对1999-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R&D投入与GDP增长之间的驱动关系作了比较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就如何提升我国东中西各地区R&D投入效率、促使经济尽快步上创新驱动、走上协调可持续的内涵式增长轨道,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共分为6个章节部分:
第1章是导论,本部分主要就论文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进行了阐述,对R&D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R&D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第2章是R&D投入与经济增长驱动关系的理论分析。对于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方面的理论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GDP总量分解模型。
第3章是我国全国及31个省区市R&D投入和GDP增长现状及相关数据测算。第一节介绍了我国R&D经费的投入现状,并以全国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为蓝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通过构造R&D指数对所用到的全国和各省、区、市的R&D实际值进行了详细的计算。第二节对我国全国及31个省市区的GDP增长进行介绍。着重分析了1999-2010年我国GDP支出法构成变化,揭示了变化所反映出的经济社会现实,并就2008-2010年我国31个省区市GDP、GDP增速、人均GDP等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其内在的省际差异性。
第4章是实证分析。对我国区域间R&D投入与经济增长驱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比较研究,并深入分析了东部地区内部各省份R&D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驱动关系比较;中部地区内部各省份R&D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驱动关系比较;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R&D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驱动关系比较;我国R&D投入对GDP驱动效应的东中西部比较。
第5章是对策建议。根据上一章的实证研究的结论,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第6章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简要概括了全文的研究成果,明确了本文的创新点,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文作了如下创新:(1)首次将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引入R&D与经济增长动态驱动关系的研究,构建了GDP总量分解模型。(2)首次从分解的视角来分析R&D投入规模、R&D投入结构、R&D投入效率对GDP的总体影响效应以及三个具体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