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齐鲁工业大学文法学院89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 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案】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八荣八耻”的内容是: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 “一国两制”

【答案】“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一,是指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有: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两制并存,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高度自治,是指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十台湾人民。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

【答案】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新民主主义的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 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科教兴国战略具体是指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

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简答题

6. 试析我国人民代表人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本质区别。

【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人民代表大会与两方议会有着本质区别:

①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西方议会的议席往往是各个政党、各个利益集团、各种社会势力政治分赃的结果,由此在议会内部分为不同议会党团,每个党团的背后都站着供养它的利益集团,议员们为了各自党派的私利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间的关系有着本质区别:

①我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各国家机关虽然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②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常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分别由议会(国会)、政府和法院把持。有时候这三个机构由一个政党控制,有时候由不同政党分别控制。它们经常以牺牲民众利益为代价争吵不休、互相扯皮。

(3)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西方议会议员有着本质区别:

①我国的人大代表的特点表现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愿望感受最直接; 深入实践、贴近实际,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宪法法律的贯彻实施情况体会最深刻,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间题了解最深入。

②西方议会的议员则是脱离生产工作第一线的“职业议员”,是一个拥有自身特殊利益的共同体。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有:

(1)社会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2)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美好社会状态的一种描绘,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于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②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己经具各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

③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又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保证。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8. 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答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3)地位和作用: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在中国进一步具体化了,形成了中国化的过渡时期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行动指南。

9. 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答案】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对外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

(1)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根本上说是由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的不平衡性,给非公有制经济留下了广阔的空间。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