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思想政治教育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题

1. 对立统一规律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

2.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答案】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主要的理论功绩,即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1)唯物史观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2)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3. 时间和空间

【答案】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4. 对立统一规律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它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它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一矛盾分析法。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

5. 社会形态

【答案】社会形态是指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成的社会模

式。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 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社会形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范畴。

6.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答案】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直至实现共产主义。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无产阶级专政担负着极其繁重的历史任务。这些任务是: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和发展公有制; 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等。

二、简答题

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及实质是什么?

【答案】(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 运用掌握的巨额资本投入到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兴办私人资本无力兴办的巨大新兴工业企业,部分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 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缓解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了社会经济较为协调地发展:

c. 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缓和了劳资矛盾,加快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主要表现为:

a. 国家财政支出不断增加,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税负越来越重,进一步削弱了人民群众的购买能力,使社会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更加突出,经济危机出现更加频繁;

b. 国家长期滥发货币,造成了长期的通货膨胀,出现了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滞涨”现象;

c. 国家公债的快速膨胀,大大削弱了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实力。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它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8. 近些年,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屡见不鲜,同时我国尚有1000多万贫困人口未能解决温饱问题,一些下岗职工生活困难。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状况。

【答案】(1)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

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正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不过,在人们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包括:

①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②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③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④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2)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

①体制不完善。部分行业垄断经营的方式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平等、公平的竞争原则,使得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拉大。

②经济结构改革不完善。传统的城乡经济结构,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道壁垒,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交流,并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③政策导向的影响。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国家采取了允许一部分人、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有条件享受政策的人或地区自然会利用国家的政策富起来。这样便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

(3)有效调控收入差距,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许多方面付出不懈的努力。 ①要加快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②要积极扩大就业;

③要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④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9. 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客观必然性。

【答案】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1)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及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资本积累就是依靠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实现的。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一一无产阶级则只占有少部分社会财富。这样随着资本积累必然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资本积累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失业是由资本追逐剩余价值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导致的。

(2)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

①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资本家为了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除了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外,还必然增加资本量,以扩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