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华理工大学体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教学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阐明“个”的阶段,阐明“类”的阶段,掌握规律与范畴的阶段,获得世界经验与生活经验的阶段。这种教学模式属于( )
A. 发现教学模式
B. 掌握学习模式
C. 范例教学模式
D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答案】C
【解析】发现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是通过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地重组和改造,使学生的智力获得发展; 掌握学习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布卢姆,强调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指导,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它包括教学准备——确定课时教学目标——进行课程教学测验——测验——矫正——再测验几个阶段; 范例教学理论是由德国的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等人提出的。范例教学论对范例教学组织环节提出了各种设想,其中施滕策尔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基本上概括了其他范例教学论者所提出的各种设想。因此,范例教学模式的组织技术可以以他的基本设想为代表,划分为四个阶段:①范例性地阐明“个”; ②范例性地阐明“类”; ③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相互关系; ④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与生活的经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个人为中心,教师在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和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学习,而非“教”学生学习。
2. 汉代察举注重考察德行的科目是( )。
A. 孝廉
B. 达于教化
C. 贤良方正
D. 茂材
【答案】A
【解析】察举制度是汉代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尤其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令各郡国在所属吏民中察举孝廉、秀才,明确提出以儒家的经术和才、德观为标准来选拔官吏,不断完善汉初的察举制度。察举科目大体有两类,一类是常科,如孝廉为岁举,茂材在西汉为特举,东汉定为岁举;二是特举,临时需要或统治者个人兴趣偶一为之,如贤良方正科、明经科、童子科等。在
各科中,孝廉是最重要的科目,注重考察德行,以孝行廉举为基本条件,主要是察举孝子廉吏。
3. 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杜拉(A.Bandura )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社会规范学习的各种理论观点的考查。道德品质分为,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班杜拉等社会学习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行为,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等认知发展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认知,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研究的重点是道德意志或道德情感。
4. 以掌握为日标定向的学生倾向于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 )
A. 能力
B. 努力
C. 运气
D. 任务难度
【答案】B
【解析】德韦克的目标定向理论认为,在对学习结果的归因方面,掌握目标者认为努力是改善能力所不可缺少的,关注努力而不是能力,关注努力而不是能力,往往将结果的成败归因于努力的多少。而成绩目标定向的儿童持能力实体观,认为能力是成功的原因,而且能力是固定的,是不会随学习而改变的,所以,他们会把成败归因于能力的好坏。因此,答案选B 。
5. “学会如何学习”的实质是( )
A. 学会在适当条件下使用适当策略
B. 掌握科学概念与原理
C. 掌握大量言语信息
D. 形成学习兴趣
【答案】A
【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它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式方法和调控技能的综合。“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要求学生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或者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6. 1959年,美国科学院召开了改进中小学自然科学教育的会议,从而掀起60年代以加强基础学科教学、编写新教材、注重学科概念与体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运动,这场运动所体现的教育思潮是( )。
A. 改造主义教育
B. 要素主义教育
C. 结构主义教育
D. 永恒主义教育
【答案】C
【解析】结构主义教育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形成于20世纪50-60年代。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这门学科所特有的研究方法。
7. 西周国学,天子之学称“辟雍”,诸侯之学称( )
A. 明堂
B. 国子监
C. 乡校
D. 伴宫
【答案】D
8. 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 )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杨贤江
D. 徐特立
【答案】B
9.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这句话强调知识作用的话出自( )。
A. 荀况
B. 王充
C. 王安石
D. 颜元
【答案】B
【解析】人有知学,则有力矣”,意思是说,人有了知识,就有了力量。出自东汉哲学家王充在其无神论著作《论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