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Z1204经济地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全球汽车生产和贸易的地理特征,并分析最近几十年来的主要变化特点。
【答案】(1)汽车生产的全球变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汽车生产的空间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①从大洲层面上分析
由20世纪60年代集中于欧洲和北美洲发展到2000年集中于欧洲、北美洲和亚洲。
②从国家层面上分析
汽车生产空间集中程度也在大幅度下降。
③从公司层面上分析
汽车生产则向少数大型跨国公司进一步集中。在汽车工业发展初期,北美和欧洲建立起数量众多的汽车生产企业,每个企业的生产规模都很小。现在这些国家的汽车市场都为少数几家企业所垄断。
(2)汽车贸易的全球化
①从汽车出口贸易看
由于主要汽车生产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其国家集中程度有所下降。
②从汽车进口贸易看
各国变化情况不一,有升有降。其中美国进口份额较大。
③从贸易平衡上看世界主要地区贸易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复杂的相互联系的贸易网络。 a. 西欧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地区和进口地区,总体上出口大于进口,但大体上平衡;
b. 北美是第二大贸易地区,但进口量超过出口量,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贸易赤字区域;
c. 第三大贸易区域为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区域。
2. 简述影响邮电通讯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答案】影响邮电通讯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1)信息流信息流是产生并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系统的,它的流量与人口数量、密度,尤其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2)自然地理环境
信息和邮件的传输是通过克服空间阻力实现的,自然地理环境对邮电网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3)邮电通信技术
邮电通信技术,尤其是通讯技术的发展,对于该产业的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国家的开放政策影响更为突出。
(4)国家产业政策
国家产业政策(如对邮电通信业的准入政策)以及区域行政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邮电通信业布局产生影响。在邮电通讯业全球化发展中,除了经济发展及轨迹联系加剧所带来的市场需求、技术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之外,国家开放政策影响更为突出。因为,在一些国家,邮电通信属于比较敏感的部门,对外国公司的开放持谨慎的态度。
3. 企业问卷调查中,样本企业选择有哪些方法?
【答案】样本企业选择方法:一般采取抽样方法和典型调查方法
(1)抽样方法
即从企业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选一部分企业作为样本。由于总体中各企业均有被抽中的可能性,因而能够保证被抽中的企业在总体中随机分布,不受任何主观意图的影响。因此该选取方法被世界科学界公认为非全面调查中用来推断总体的最完善、有科学依据的方法。
(2)典型调查方法
即在企业总体中,按照一定目的选择样本企业进行调查的方法。可包括分层次选择法、中等选择法和主要企业选择法。如果是为了近似估计总体的数值和类型特征,可把总体分成若干类别,从每一类型中按它在总体中所占比例的大小,选取若干典型企业进行调查。如果只是为了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则可以选择中等的典型企业为调杳对象。有时为了了解各部门主要情况,可以选择各部门的主导企业调查,由于主导企业在各部门占有一定份量,故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些部门的主要状况。
4. 试述普雷特行为矩阵的分析方法与主要结论。
【答案】普雷德行为区位理论认为,经济活动区位是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人类的决策结果。区位决策是决策者在占有或多或少信息量的基础上,自身对信息的判断与加工后的决定。进行怎样的区位决策,区位决策是否合理或合理性如何,取决于在决策时的信息占有量以及决策者的信息利用能力。
普雷德运用行为矩阵来研究区位论,他重视不完全信息和非最佳化行为对区位选择的作用。
行为矩阵由拥有信息水平和利用信息能力构成,各个决策者均可在位于这一行为矩阵中表示出来。
二、论述题
5. 简述区域分工理论,并分析海峡两岸经济分工与合作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答案】(1)区域分工理论
①成本学说
成本学说是运用生产成本的比较来解释国际分工的一种理论。这里,主要介绍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a. 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
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适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根据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就可以使成本绝对降低。然后,彼此进行产品交换,则对
有关国家都有利。
b. 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
他认为,由于资本和劳动力在国家间不能完全自由地流动和转移,不应该以绝对成本的大小来作为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原则,而是要依据比较成本来开展国际分工与贸易。
②要素票赋学说
要素禀赋学说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区域之间或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是它们之间出现分工和发生贸易的主要原因。一般地,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利息率水平相对低于工资水平。在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工资水平相对低于利息率水平。所以,如果各个国家都密集地使用丰富的要素生产商品就能获得比较优势。也就是说,资本丰富的国家可以较低廉地生产资本密集型商品。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则可以较便宜地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在国
际贸易中它们就能够出口使用低廉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进口使用昂贵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
③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视角进行了解释。规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就是来自单个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带来收益的增加。外部规模经济来自企业的集聚,它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与要素禀赋差异一样提供了国家贸易的基础。为了追求内部规模经济,企业就需要选择专业化的方式以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并保持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④竞争优势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由波特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某产业的竞争优势由生产要素,国内需求,支撑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这四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同时,还与机遇和政府作用相关。前四个因素相互组合形成一个菱形结构,形似钻石,因此常被称之为“钻石理论”。
(2)海峡两岸经济分工与合作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①科技与创新的需要
当今世界以知识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为特征,高科技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国家与民族延续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海峡两岸都面临世界经济新格局和新挑战,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实现科技与经济的跨越,以全民族利益为基础,优势互补,互信互惠,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②消费与投资市场的需要
大陆投资环境已向法制化迈进,而且释放出许多惠及台湾同胞的利好政策,为台湾同胞在大陆投资商贸,创造了极为良好的条件,诸如可享受国民待遇,又可享受产业优惠政策等。
③产业升级互补的需要
海峡两岸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存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发育程度的差异,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在此基础上进行互补的. 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快速成长和台湾经济转型的进展,海峡两岸科技与经济合作,已不是一方需要资金,另一方利用廉价劳动力的简单互利行为,现在己有的产品,造成了双方外销市场的高度重叠性,形成“此消彼长”的现象。
历史的教训,国际科技竟争的严峻,两岸相互依存关系的重要性,都要求消除恩恩怨怨,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