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6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一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矛盾的斗争性
【答案】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2. 唯物辩证法的特征
【答案】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所以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联系的特点是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和过程,标志事物变动不定的动态过程。变化是指运动的一般内容。发展是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规范。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简答题
3. 联系实际,分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答案】(1)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样性的。列宁在谈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这一论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揭不了各民族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特殊性的深刻内涵,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①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践表明,虽然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起点的生产力状况都比较落后,但是,各国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就决定了各个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②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他们进行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各个民族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按照自己的民族特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要求他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自己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根植于本国的土壤之中,才能取得成功。
③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从世界范围来说,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具体的国家来说,同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也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总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一个真理。但是在认识这一真理的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却是沉重的。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 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 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多样化的趋势日益突出。这种多样化的趋势,既是科学社会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从世界历史的走向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4. 怎样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案】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的矛盾运动促进事物向前发展。
(1)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矛盾,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②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③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4)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
三、论述题
5. 略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答案】(1)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
①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为主体、以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价值观。
②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显著特点有:
a. 高度的科学性。它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
b. 彻底的革命性。它是为了彻底改造旧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
c. 强烈的人民性。它是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谋利益的;
d. 广泛的包容性。它在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意义:
①用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指导党的作风建设。
a.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无论在实践还是在认识中,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都是人类进步的历史活动的两大内在原则、两大精神支柱。
b. 加强党性修养是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内在要求。
②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指导当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
a.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生价值是价值的特殊形态,人之所以具有价值就在于人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或其他行为,满足自身、他人和社会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b. 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第一,人的价值主要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是由人的本质、人和社会的关系决定的。我们只有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第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也是人的价值不可缺少的内容。个人的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才能促进人的体力和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在社会的劳动和创造中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