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620外国美术史(油画)之美术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的关系。
【答案】(1)联系
①艺术鉴赏构成艺术批评的基础,艺术批评是艺术鉴赏审美感受的条理化和提炼,升华。艺术鉴赏活动的反复进行,不仅使艺术家的审美经验,艺术素养得以丰富和补充,使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和培养; 而且直接为艺术批评家提供了对艺术进行理性分析,评价的可靠而准确的感性材料。任何脱离艺术鉴赏的艺术批评必然都是苍白空洞,缺乏说服力的。
②艺术批评影响艺术欣赏,它对艺术欣赏起理论指导的作用。如对于作品优劣的评价,是非的判定以及各门类艺术形象的鲜明态度和理性分析,都可以帮助艺术接受者提高鉴赏能力,引导接受者的鉴赏活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区别
①艺术批评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活动,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再创作活动。
②艺术批评主要是调动理性,对艺术现象进行严密的分析,研究,推理,思考。艺术鉴赏则主要是依靠直觉,感知,体验,想象,情感等审美心理要素,丰富艺术作品的形象,拓展艺术作品的审美意蕴
③艺术批评要求客观,排除个人好恶,艺术鉴赏则允许接受者的主观偏爱。
④艺术批评的目的是作出科学的,理性的判定。艺术鉴赏的目的则是生成审美效应获得审美感受。
⑤艺术批评的对象比较广泛,以艺术作品为主,同时包含其他艺术现象,入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实践,接受者的艺术实践,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艺术运动等。艺术鉴赏的对象单一,只是各个门类的艺术作品。
2. 如何理解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答案】(1)美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美术对世界的认识是一种能动的认识,是主体作用于客体并改造客体的艺术加工、提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之,我们的理论依据,是能动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①美术与宗教的区别:在真实性这一点上,宗教与美术是完全不同的。宗教只需要空虚的幻想,不要求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 而美术则要求真实地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真实性是美术的生命,一切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真实性。至于形象性,宗教和美术虽有相似之处,但从本质
上说,真正的宗教形象不同于美术形象,只是宗教观念的外化,是普遍观念的符号。作为宗教对象的神,它所显示的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们在对它虔诚膜拜时只能感到一股压迫自己的巨大力量; 而作为美术对象的艺术形象,它所显示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们在欣赏它的艺术美的时候也认识到自身的本质力量,从而得到审美的享受。
②美术与哲学的区别:哲学在本质上是寻求真理的,虽然有的哲学流派如唯心主义距真理甚远,但它要求真实地“掌握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所以在追求真理或真实性这点上,哲学与宗教完全不同,而与美术相同或相似。但是,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哲学却与美术迥异。与美术的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形象相比较,哲学是抽象的,“在抽象的最后阶段,作为实体的将是一些逻辑范畴”,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的真理,它以普遍性、必然性的形式反映世界或社会生活的普遍性必然性的内容。这正是哲学与美术的根本不同之处。另外,哲学与美术的区别还在于:哲学主要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而美术则作用于人们的理智的同时,还强烈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给人以审美享受。
3. 怎样理解美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
【答案】形象思维应该是形象的思维,即运用形象来进行的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形象性、逻辑性、情感性和想象性。
(1)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的唯一思维方式。思维是指理性认识及其过程,是相对于感性认识而言的。艺术的认识过程,主要是受理性制约的感性作用来完成的。艺术的认识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美术创作在形象思维方面,表现的更加突出、更加明显、更加有代表性。
(2)形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最终创造出审美意象。形象思维实质上就是充满情感的、合乎逻辑的、创造性的想象。美术创作中形象思维活动的过程可表述为:表象(视觉印象)象的概念(内心视象)
果是审美意象的创造。
4. 简述对共鸣的理解。
【答案】(1)原为物理学概念,指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艺术鉴赏中的共鸣,是艺术鉴赏阶段产生的一种心灵感应现象,指的是鉴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与鉴赏客体(作品)之间思想情感上的交流呼应、融汇相通,产生大致相仿的情感。这时,鉴赏者的主观世界由充分感受和领悟而与艺术作品的艺术世界形成深层审美沟通,并以艺术作品为中介而与艺术家的主观世界形成深层审美沟通。
(2)艺术鉴赏中的共鸣一般有两种情况。
①一种是鉴赏主体在鉴赏文艺作品时,为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以及艺术晶中所表现的人物命运深深打动,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有时甚至达到主客体融合为一、物我两忘的境地。这一般在鉴赏主体与作品中人物的生活处境、思想情感、人生遭遇十分相似的情况下才有。例如《红楼梦》第22回描写林黛玉听《牡丹亭》戏文时,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忘情地步,因为
形审美意象。 (3)总之,美术创作的思维活动,是以视觉形式语言为思维工具的形象思维活动,思维的成
(《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被幽禁在深闺内院,青春虚度的爱情苦闷,同林黛玉的地位、处境都十分相似,林黛玉由此产生“仿同”心理。
②艺术鉴赏中的另一种“共鸣”是指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对,在某些方面产生大致相同或相似的思想感情。这种共鸣多半是局部性的,其强烈的程度远不如前者,但范围极广,可以超越时代、民族、阶级的界限。例如,莎土比亚的四大悲剧,几百年来一直活跃在世界各国的舞台上,受到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的共同喜爱。这类共鸣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从鉴赏的客体上看,艺术作品本身必须具有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形象生动真实,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欣赏的主体上看,欣赏者的“期待视野”中往往蕴含与作品相同或相似的思想感情与情感体验,即鉴赏对象的某一方面因素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共同性,同欣赏者在思想情感上能,够沟通呼应。比如赞美自然风光、祖国河山,歌颂忠贞爱情、诚挚友谊,表现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反映思乡、思亲,人之常情,作品往往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感染力。此外,一些表现人生哲理、揭示生活真谛,富于真理性、启示性的作品,也常能跨越时空界限,激起世世代代人们的思索回味。
有时,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品思想正好击中鉴赏者的兴奋中心,也能点燃起“共鸣”的火花。例如当一个民族面临外敌侵侮、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时,描写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的作品载最能产生强烈的感召力,引起广泛的共鸣。
5. 简述艺术情感的根本性质。
【答案】艺术情感是艺术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倾向。艺术情感的根本性质为:
(1)艺术情感是追求自由的感情。人类的情感从社会性上分为追求自由的情感和扼杀自由的情感两类。追求自由是艺术情感的根本性质。
(2)艺术情感是包含社会历史内容的个人情感。艺术情感既包含深刻社会历史内容的情感,又包含个人的独特的情感。
(3)艺术情感是人们再度体验到的情感。理解情感是一个过程,人们要用冷静的理智去理解情感。
(4)艺术情感是与思想融合而为一的情感。认识与隋感不可分割,思想支配和制约情感。艺术中情感与思想总是融合为一,不可分离。
(5)艺术情感是超功利的审美情感。超功利的审美情感是不满足实际需要的情感,它是艺术表现的情感。
(6)艺术情感是不可言传的情感。
6. 如何理解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答案】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在美术接受中的所谓“再创造”与“再评价”的接受现象是与人类和人类存在的历史性紧密相连的。
(1)美术作品不管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能面对不司地域的接受者,能超越作者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