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藏大学理学院人文地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答案】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以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基础的人地关系系统,是人与地在特定的地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结构。人地系统是由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两个子系统交错构成的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机制。在这个巨系统中,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相结合,就形成了人地系统发展变化的机制。
2. 决策支持系统
【答案】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该系统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所需的数据、信息和背景资料,帮助明确决策目标和进行问题的识别,建立或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且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通过人机交互功能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为正确的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它通过与决策者的一系列人机对话过程,为决策者提供各种可靠方案,检验决策者的要求和设想,从而达到支持决策的目的。
3. 施吕特尔
【答案】德国地理学家,德国人文地理学家,景观学说的提出者之一,认为文化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主题,论述了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区别,并最早把人类创造景观的活动提到方法论原理上来。著有《人类地理学的目的》、《早期中欧聚落区域》等。在研究方法上,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来分析景观。先区别出原始景观一一在经过人类活动重大改变以前存在的景观,然后探索原始景观转变成文化景观,即人类文化所创造的景观的变化过程。施氏在使地理学走向科学化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4. 城市金字塔
【答案】城市金字塔是指把一个国家或区域中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等级,形成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现象,即城市规模越大的等级,城市的数量越少,而规模越小的城市等级,城市数量越多,再把这种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化动的关系用图表现出来。金字塔的基础是大量的小城市,塔的顶端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城市,城市金字塔提供了一种分析城市规模分布的方法,可以对不同国家、不同省区或不同时段的城市规模等进行分析。
5. 城市经济区
【答案】城市经济区是以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为中心,带动周围农村,统一组织生产和流通,
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各种规模和类型的经济区。与其他类型的经济区一样,也是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历史演变、交通状况、经济联系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6. 李特尔
【答案】李特尔,德国地理学家,近代地理学创建人之一。最早阐述了人地关系和地理学的综合性、统一性,奠定了人文地理学的基础。认为地理学是一门经验科学,人是整个地理研究的核心和顶点。创用“地学”一词。主张地理学和历史学结合。坚持目的论的哲学观点,认为上帝是建造地球的主宰。著有《欧洲地理》、《地学通论》等。
7. 可能论
【答案】可能论也称或然论,它小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该思想是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于20世纪初提出的。他认为,在人地关系中,人是积极的力量,不能用环境控制来解释一切人生事实; 一定的自然条件为人类的居住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人们对这些条件的反应或适应,则按照他自己的传统的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生活方式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生活方式则是决定某一特定的人群将会选择那种可能性的基本因素。
8. 旅游业
【答案】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二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他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旅游业从业务种类划分看,主要有3种类型:①组织国内旅客在本国进行旅行游览活动。②组织国内旅客到国外进行旅行游览活动。③接待或招徕外国人到自己国家进行旅行游览活动。
二、简答题
9. 地理物象、意境地图的概念及特征。
【答案】(1)地理物象
①地理物象的概念
,是人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象)
们对周围的地理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体验和了解而得到的具体形象。它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
②地理物象的特点
a. 地理物象呈距离衰减的规律性
距离观察者愈近的地理事物,观察者对其了解得愈详细、愈具体,其地理物象也就愈清晰,随着距离的增加,观察者对地理事物了解的详细程度逐渐降低,地理物象也就逐渐模糊。
b. 地理物象具有动态性特征地理物象反映时代的自然形态与社会特征,同人们所处的时代直接有关。一力面地理环境及其事物在发生着变化,因而,地理物象也随之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人们的思想意识、哲学理论、文化知识和经历范围也在发生变化,这样人们的地理物象也相应发生变化.
(2)意境地图
①意境地图的概念
意境地图亦称心理图谱,是人们的大脑通过环境信息刺激而幻想出的心理图片或通过大脑回忆出的地理事物图象。
②意境地图的特点
a. 意境地图是根据人们对环境及方位的记忆而绘出的一种概念性地图。不考虑比例尺、坐标等数学精度,只是描绘记忆中的某地环境轮廓。
b. 用于测试人们对坏境方位和地图印象的深浅程度,不仅受地理知识影响,也受政治形势和新闻事件影响。
c. 意境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常因人、交通工具而异。甲经常步行,可能将这两点间的距离画成很长; 乙经常乘汽车,可能将其画得很短。这是因时间错觉造成的误象。
d. 意境地图的质量也随着人们地理知识、地图知识和定向测距能力的提高而提高。
10.人地关系协调的主要内容。
【答案】人地关系的协调首先要谋求人、地两个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保持相对平衡,这是人地能够长期共存的基础。
(1)协调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既需要生产资料又需要生活资料。这些资料最终都来自自然界。因此,必须协调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关系,确保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2)协调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必须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在确保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追求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3)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经济的发展必然要破坏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破坏又对经济发展产生制约,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必须要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不等于社会的进步,但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5)协调区际之间的关系
各区域由于在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等方面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发展程度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要求各区域的经济发展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区域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