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211翻译硕士英语[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填空题
1. 在中国,举行饮菊花酒、登高眺远、插戴茱英的习俗活动的传统节日是_____。
【答案】重阳节
【解析】古人以九为阳数的代表,二九相遇,故名“重阳节”。其风俗来由源于道教记载,据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中曾有对重阳节的记载。
2. “画龙点睛”提到的六朝著名画家为_____。
【答案】张僧繇
【解析】张僧繇是梁代著名画家,他在技法上善于革新,创造了一种只用彩色而不用墨骨的“没骨法”,以色彩深浅增强立体效果。传说他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不点眼睛,说点了就会飞走,听到的人不相信,偏叫他点上,刚点了两条,就雷电大发,震破墙壁,两条龙乘百上天,只剩下没有点眼睛的两条,典故见于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后用“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3. 朴学以明清为盛,成就超越古人,尤以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辉煌,形成所谓“_____”。
【答案】乾嘉学派
【解析】理学在清代走向衰微,儒家学者因思想和社会的变迁又归向经学,注重的训话和考据之学简称“朴学”。朴学以清代为盛,尤以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辉煌,形成“乾嘉学派”。
4. 大致说来,从周代起,规定嫁娶时须行“_____”。
【答案】六礼
【解析】从周代起,规定嫁娶时须行“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5. 《古今图书集成》成书于_____朝。
【答案】清
【解析】清代的大类书称为《古今图书集成》,成于康熙、雍正年间,初由陈梦雷主持编撰,雍正时改为蒋廷锡,是现存规模最浩大、体例最完善、用途最广泛的一部类书。
二、名词解释
6. 名家
【答案】名家又称刑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邓析,战
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后期的墨家学派及庄子的某些理论,与这个学派也有密切关系。邓析当年专门帮人诉讼,“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狡辩术取胜,到公孙龙、惠施则有所谓“离坚白”、“合同异”之争,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即“名”与“实”)的关系问题,有很强烈的思辩色彩。这一派的学说也是随着战国的结束而消失了,随着近代西方哲学的输入,人们才重新认识到它的价值。
7. 沉郁顿挫
【答案】沉郁顿挫是对杜甫诗歌风格的集中概括。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及其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恰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
8. 四合院
【答案】四合院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在汉族、纳西族、白族广泛流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部分流行,它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四合院的特点主要有:①院落四面均有墙壁,墙壁没有窗子,仅有大门与外面相通,一家之活动,均在院墙之内,与外面不相沟通,是封闭观念的符号; ②房屋布局与家庭成员的住房安排有严格的规定,是家长制的符号; ③专门设有堂屋,是中国人伦理的符号; ④四方房屋之下皆有檐下回廊,檐下回廊和天井成为各房成员交融感情的场所,是融汇亲缘感情、增强内聚倾向的符号。
三、简答题
9. 以四合院和其他传统民居形式为例,简述其中的民俗意蕴。
【答案】中国的传统观念在中国的居住和建筑民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其中的民俗意蕴主要表现为:
(1)四合院的特点及其中的民俗意蕴
中国的民居建筑以四合院最为广泛,汉族、纳西族、白族广泛流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部分流行。四合院也是中国最典型的民居建筑,因为它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观念。
①院落四面均有墙壁,墙壁没有窗子,仅有大门与外面相通,一家之活动,均在院墙之内,与外面不相沟通,所以它是封闭观念的符号。
②房屋布局与家庭成员的住房安排有严格的规定。房屋建筑一般是正房高于侧房,住房安排,一般是家长正房,即住堂屋之右侧,兄弟子侄住侧房或耳房。家长处于支配全家的地位,在住房位置上即有充分体现,所以它是家长制的符号。
③专门设有堂屋,堂屋的作用犹如中国古代的明堂,堂屋中有“天地君亲师”之神位。婚丧
之礼,即在堂屋举行。中国的堂屋融汇民族文化精神于家庭生活之中,是神圣化了的家庭,所以,四合院是中国人伦理的符号。
④四方房屋之下皆有檐下回廊,檐下回廊和天井成为各房成员交融感情的场所,所以四合院又可以成为融汇亲缘感情、增强内聚倾向的符号。
(2)干栏式住房的特点及其中的民俗意蕴
干栏式住房是另一种广泛流行的民居建筑,南方亚热带地区的民族多采用这种建筑形式。干栏式建筑的形成,与南方高温、多雨、潮湿、森林茂密等自然条件有直接关系。
①干栏式建筑的共同特点是用充足的通风条件保持房屋的干燥。
②房屋架置于木柱之上,楼下没遮没拦,供人住的楼层处于最优良的透风状态。
③南方民族的干栏式住房,除了基诺族还有大房子的个别遗留外,都是独家独户,自成院落,很少有房屋与房屋相连的情况,这可以视为自然经济的遗留。
(3)竹楼的特点及其中的民俗意蕴
竹楼内的布置和陈设,各民族不完全相同。但是,在各民族的干栏式住房的陈设布置中,有一些习俗却是共同具有的,如:
①重视中柱,把中柱视为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核心徽征,被看作是列祖列宗的灵位,以及人与神灵联结的地力一;
②竹楼房中必有火塘,这是世俗家庭生活与宗教活动的地方,‘已是家庭生活必需之物,是家庭的象征,同时,也是火神、祖神栖身来往之地,是家庭成员与神灵相互沟通的地方,是人们生活中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心。
(4)中国的民居建筑具有一些共同的民俗特点①聚族而居。聚族而居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族聚居于房屋互相通连的村落之中。房屋相连的程度达到“下雨不湿鞋”; 另一种是全族居于一村,但住房并不通连。基诺族的大房子,就属于这一类型。
②房屋式样大体相同。这是中国居住建筑最突出的特点。
③城镇附近有长亭而无旅社。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移居他处,是农耕经济在居住上的表现。因安于本乡本土,故城郊不需要旅社,多设长亭。许多描绘亲人分离悲痛的动人故事多发生于长亭。
④民房低于官府。老北京的民房全是平房,而且比较低矮。因为按规定,民房只能低于皇宫,等而次之,各县的民房也只能低于县衙门。所以官府民房的高度有明显差别。
⑤中国哲学思想和神秘文化在居住建筑民俗中随处可见。“太极”和“八卦”是我国古代哲学智慧的结晶。在居住和建筑民俗中,它们也起着重要作用。寺庙和民居建筑的中梁、门头和庙堂顶部,多画有“太极”和“八卦”。古代建筑一般都是背阴向阳,即坐比朝南,这除了便于充分利用阳光之外,与阴阳学说有直接关系。
10.以某个具体人物形象为例,简要说明《水浒传》的人物塑造艺术。
【答案】《水浒传》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梁山好汉的英雄群象,其在人物塑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