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轻度皮肤黏膜出血伴骨髓增生低下,雄激素治疗有效。 血小板数量减少伴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红系增生活跃,骨髓细胞外铁消失。 维生素B12叶酸测定下降,骨穿示巨幼性改变。 严重内脏出血伴三系血细胞下降,骨髓多部位增生极度低下,无巨幼细胞。
男性,25岁,发热,牙龈出血,皮肤瘀斑5天,胸骨压痛明显,肝脾肋下触及。查: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50×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原始细胞0.9,POX(一),PAS阳性呈粗颗粒状,非特异性酯酶阴性,血清溶菌酶正常,其诊断是()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红白血病。
MIC小组命名的AML-M2标志染色体畸变是() t(1;19)。 t(8;22)。 t(8;21)。 t(9;22)。 t(15;17)。
患者,男性,40岁,乙型肝炎住院治疗。下列处理措施错误的是() 病室的地板门窗用含有效氯1000~2000mg/L的消毒剂擦拭。 被褥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工作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应用0.5%氯己定醇等消毒剂涂擦双手和皮肤。 病人的血液不慎洒在地上,应就地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再做清洁处理。 被污染的医疗用具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消毒。
血管受损后所释放的某些因子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血管受损后基底胶原暴露,激活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表达并释放因子Ⅷ,导致血小板在损伤部位黏附和聚集。 表达并释放组织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释放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表达并释放血栓调节蛋白,启动蛋白C系统。
开发区区域开发,主要的环境保护对策包括对开发区()的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