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颏神经的定位和穿刺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穿刺点在颧弓中点下方的凹陷处,穿刺针垂直皮肤刺入4~4.5cm,到达翼突外侧板,将针退至皮下,穿刺针指向原穿刺方向的后方稍上刺入5cm左右,即可得到向下颌和牙龈部的放散痛,提示穿刺成功。 穿刺点位于外耳孔前3cm,颧弓下缘中点,穿刺针对准同侧瞳孔方向进针1~1.5cm,针尖进入翼腭窝时,上唇、牙龈和颊部出现放散痛,回吸无血和脑脊液回流,证明穿刺到位。 穿刺点位于下颌骨喙突与颧弓下缘交点,由穿刺点向前方眼窝尖部刺入约4~5cm深度,针尖可触及颌骨后面(针尖过于向前)或触及蝶骨的翼突外侧板的根部(针尖过于向后方),调整针尖方向,直至出现上颌神经支配区域的放散痛,同时回吸无血和脑脊液。 手指尖摸到第二尖牙,向下滑动即可触到颏孔,穿刺点位于颏孔外侧和头侧各0.5cm处,穿刺针内下方进针,刺到颏神经时可出现下唇部异感,再向内进针0.5cm即可完成穿刺。 在眶下缘正下方1cm,鼻正中线外侧3cm处为穿刺点,于眶下孔下缘进针,穿刺针指向外、上、后方,进针1~1.5cm即可进入眶下孔,刺中眶下神经时,可出现由鼻翼向上唇的放散痛。
病理性血糖增高不见于()。 糖尿病。 嗜铬细胞瘤。 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脑出血。
对社区家庭访视的顺序,描述正确的是() 个体为先,群体为后。 非传染性疾病为后。 慢性病为先,急性病为后。 生活条件好者为先。 先访视无传染性疾病病人的家庭,最后访视有传染性疾病病人的家庭。
成年男性,体重50kg,80%烧伤,伤后第一个24h补液量为()。 总量6000毫升。 总量8000毫升。 胶体3000毫升。 总量12000毫升。 葡萄糖液2000毫升。
心肌梗死时不升高的是()。 AST。 ALP。 LD。 CK。 CK-MB。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废物箱设置要求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