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北财经大学社会学611社会学原理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研究假设
【答案】研究假设是建立在对调查对象初步了解之上的,关于调查对象的特征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推测性判断。
2. 奥格本的“文化堕距”论
【答案】认为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一般地,物质文化首先变化,之后非物质文化会发生适应性变化,但后者的变化有所延迟,即二者的变化在时间上是有差距的。当适应性文化变得与物质文化相适应之后,物质文化还会发生变化,非物质文化又一次发生适应性变化的情况。人类社会的文化就是这样发展的。
3. 个案调查
【答案】个案调查是选择某一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收集与它有关的所有资料,对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细致分析的研究方式,一般采用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
4. 社会运动
【答案】社会运动是指一种以集体认同和团结为基础,以非制度性和超制度性手段为主要行动方式,而且组织性比较好、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追求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社会运动的特征包括:
①社会运动是一种企图实现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社会运动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即追求某种社会变革。
②社会运动的参与者内部有比较强烈的团结感和集体认同。
③社会运动一般有较好的组织性,并且活动的持续时间比较长。
④社会运动在行动中主要采取非制度性或超制度性的手段。
5. 社会事实
【答案】社会事实是指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的一个概念。涂尔干的这一界定包含了社会事实区别于个体(或心理)现象的三个突出特征: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即它具有客观性; 社会事实对个人具有约束力; 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
二、简答题
6. 请结合你所感兴趣的任何一个题目,试述社会调查研究的特点和一般研究程序。
【答案】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一一以北京市为例。
(1)社会调查研究的特点
①直接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收集资料并对之进行分析。社会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是对社会现象的直接感性的认识。居民生活是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的调查首先是对城市居民生活的感性认识。
②科学的方法。社会调查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现实社会的活动,科学的方法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灵魂。社会调查研究所依赖的科学方法包括所采用的具体调查研究方法,和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程序。在该题目中,收集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的资料是通过标准的程序和方法来进行的。
③以认识社会现象的规律为目的。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是现实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现象,其目的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了解和分析认识社会。在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的研究中,目的是通过对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的现状的描述,来了解哪些居民的生活满意度高,哪些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低,进而从理论对其现象进行分析,最后对社会政策的制定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2)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①选题选题就是选择和确定调查研究的题目,是调查研究的起点。在选题阶段,首先要确定调查研究的领域或范围,以确定调查研究属于哪一类社会范畴,然后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或专家咨询等手段确定具体的调查研究题目。在该研究中确定的研究题日是: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一一以北京市为例
②准备调查调查研究的准备阶段要提出调查研究的具体想法,制定调杳研究的详细方案。 a. 提出研究假设一般来说,生活与经济条件息息相关,所以假设经济条件高的居民生活满意度也高。
b. 操作化定义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体基于自身设定的标准对生活质量做出的主观评价,是衡量某一社会人们生活的重要参数。
c. 拟定调查提纲,设计调查表格,确定调查研究的方式和方法研究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 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研究对象,即居住在北京的个体; 山于北京是国际性的大都市,人口较多,所以结合比例抽样,即按照北京市各城区的人口比例进行抽样。由于对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研究较早,量表趋于成熟,因而可以采用现有的量表。
d. 进行实地调查前的组织准备工作包括:问卷的印刷、调查人员的培训与安排、与研究对象的联系等。
③实施调查
a. 实施调查就是具体地进行调查,它包括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两项工作,是整个调查研究的关键。包括:对生活满意度问卷的填答、回收和整理。注意在问卷回收的质量。
b. 收集资料就是要按照调查设计,运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接触调查对象,系统、客观、准
确地获取经验材料的活动。
c. 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需要对已取得的调查资料进行初步审核和整理。对生活满意度问卷进行整理和编码。
④分析总结
a. 分析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实地调查获得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调查结果做出概括和总结。
b. 资料分析包括对数字资料的分析和对文字资料的分析,对数字资料一般运用统计工具(包括通用的SPSS 系统)进行分析,对于文字资料则采用归类、比较、理解等方法。
c. 最后是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即对全部调查资料做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总结。运用SPSS 进行分析,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完成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7. 简述城市社区的发展。
【答案】(1)农业时代中城市社区的发展
①农业社会中劳动分工和职业分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在农业社会中,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制造业、于工业和商业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往往更多地集中在城市中,因而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②农业社会中的阶级分化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在农业社会中,阶级分化已经非常明显。社会中的少数统治者居住在城市当中。由于统治阶级掌握了大部分剩余产品,可以养活许多直接为其服务的人,因而在农业社会中一大批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人聚集到城市中,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③农业社会中宗教和文化艺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在农业社会中,宗教事务逐渐制度化,形成了一批专门从事宗教活动的神职人员,这些人主要居住在城市中。此外,在农业社会中的文化艺术活动往往也集中在城市中。宗教和文化艺术活动的增多和从事这些活动的人员增加,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大,也使城市生活更加多样化。
④农业社会中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军事的职业化也促进了城市的扩大在古代军事中,重要的城市往往都是兵家必争之地。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统治者为了抵御外来的入侵,往往在军事政治要地建筑城市、构筑城墙。为了战争的需要,统治者往往要建立一支职业化的军队,并屯兵于城市当中或城市外围,这样一来,军事行动就使得城市更为重要,并且也促进了城市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
(2)工业时代城市社区的发展
①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工业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城市数量、城市规模和城市总人日的极大扩展;
②工业化带来了贵族城市向市民城市的转变
a. 工业化极大地改变了城市居民的构成。
b. 工业化导致了城市中出现了大规模的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工厂、公司等)是以科层化的力式建立起来的,城市经济是由这些经济组织控制的,城市的交往和社会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