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829中国地理[专业硕士]之人文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环境决定论
【答案】环境决定论是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环境决定论的最大优势是为人们从自然环境角度理解对人类的极大制约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但其不足也是显然地,过分夸大地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忽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能动作用,显示出理论认识的局限性。因此,在运用此理论时,须辩证地去发挥出优势来。
2. 时空棱柱体
【答案】时空棱柱体是指如果当一个人在某个区位上所必须耗费的时间总量得以确定时,就能用时空棱柱体图来模拟其依靠某种交通方式所达到的最大行为空间。时空棱柱体的大小反映个人的工作、生活环境的状况,以及个人爱好、态度等多种多样的限制因素。
3. 经济区
【答案】经济区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交通运输和商品流通为脉络,具有发达的内部经济联系,并在全国经济联系中担负某种专门化职能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4. 施吕特尔
【答案】德国地理学家,德国人文地理学家,景观学说的提出者之一,认为文化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主题,论述了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区别,并最早把人类创造景观的活动提到方法论原理上来。著有《人类地理学的目的》、《早期中欧聚落区域》等。在研究方法上,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来分析景观。先区别出原始景观一一在经过人类活动重大改变以前存在的景观,然后探索原始景观转变成文化景观,即人类文化所创造的景观的变化过程。施氏在使地理学走向科学化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5. 杜能圈
【答案】杜能圈是指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杜能认为,城市周围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呈同心圆圈层结构。
6. 集中化指数
【答案】集中化指数是用来分析和衡量区域内工业或经济部门专门化(或集中化)程度的一项重要的数量指标。是与罗伦斯曲线相对应的统计量。其公式如右图。
式中I 为集中化程度指数,N 为某区域某部门产值,A1为整个地区某部门产值,M 为某地区全部产值,A 为整个地区总产值。集中化程度指数取值范围在
些部门的专门化程度越高。I=1时,工业完全集中于一个部门。
之间。I 值越大,工业在某
二、简答题
7. 从文化的结构分析出发,谈谈文化整合的现实意义,并举例说明。
【答案】(1)文化整合
文化整合是指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特别是当有不同文化的族群杂居在一起时,他们的文化必然相互吸收、融合、涵化,发生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逐渐整合为一种新的文化体系。
(2)文化整合的现实意义
文化整合过程是在矛盾与斗争的反复交替中不断前进的。最先发生的是文化冲突。这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所致,还经常掺杂着政治和经济的特殊背景。文化冲突的损失常常是相当惨重的,但冲突的结果是无法预料的,有正、反两种可能,冲突的背后是比较和竞争,因而冲突是文化进步的重要动力。当两种文化发生冲突时,一种文化想要与另一种文化竞争,并且在社会中占有一席地位,它自身必须做一些调整,以适应另一种文化以及当时的社会条件。调整给文化一个喘息的机会,使之得以重建自己的体系和力量,从而为与另一种文化再一次竞争创造了条件。文化在经历了冲突、调整和适应之后,就达到了整合的趋向。文化整合的结果往往促进新文化的产生,给社会进步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在各国文化系统的交流中,各种文化特质的变化情况是不同的。例如,物质文化方面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往往易于交流。如电视机以其形象与声音的传输的同步,很快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取代了广播,而彩色电视很快又取代了黑白电机。在交通方面,过去我国是轿子与马匹代步,今天则有火车、汽车与飞机,可以免去长途跋涉之劳。今天,世界各国为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都在竞相走工业化和现代化之路。可是,现代技术和现代生产的发展和运行,需要上层建筑的推动,也就是需要建立符合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与市场,甚至还需要有与之价值观念相应的意识形态。这说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要相应变化,协调进行,形成整合,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8. 简述罗曼语族及其主要语种。
【答案】罗曼语族也称为拉丁语族,是由过去罗马人所说的拉丁语发展而来的。罗马帝国垮台以后,拉丁语的优越地位消失。除去在宗教活动中使用以外,拉丁语与当地语言结合独立发展,随着民族国家的出现,最终形成今天的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和罗马尼亚语。
(1)法语
法语是法国的官方语言,有南北两种方言。北部以巴黎法语为标准法语,南部称普罗旺斯语。在法国以外,比利时南部法语也通用。法语在非洲有相当大的影响,由于过去许多地方是法国殖民地,不少国家在独立后,仍用法语作为官方语言。
(2)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这两种语言在欧洲只限于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国家,使用的人小多,但在世界上却有较大影响。过去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在拉丁美洲。现美国以南的拉丁美洲国家中,除巴西与一些岛国外,大多说西班牙语,说葡萄牙语的只有巴西。在非洲,安哥拉与莫桑比克则以葡萄牙语作为官方语言。
(3)意大利语
意大利语是意大利人所使用的语言,在欧洲与其国界几乎完全一致。在国外,使用范围仅限于在瑞士与意大利相邻的地方。
(4)其他小语种
其他语言在罗曼语族中,还有罗马尼亚语、罗曼什语、加泰隆语和撒丁语。罗马尼亚语是罗马尼亚用的语言。罗曼什语分布于瑞士东部。加泰隆语是西班牙语中的一种方言,分布区以巴塞罗纳为中心。撒丁语分布于意大利的撒丁岛上,是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与阿拉伯语的混合产物。
9. 举例说明语言传播现象
【答案】语言传播是复杂的、缓慢的、取代的。它有外延性、连续性、层序性、符合性、竞争性、演化性、阶层性。以英语的产生和发展为例。
英语起源于五世纪,居住于丹麦、德国北部的日耳曼人部族。英国的大不列颠岛,最早是外来伊比利亚人带去的伊比利亚语,到公元前5世纪,凯尔特人进入该岛,取代了伊比利亚人,也取代了伊比利亚语。到公元5世纪,日德兰半岛来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人所形成的英语取代了凯尔特语。之后,英语取代了凯尔特语,占据了大不列颠岛,
近代,随着大英帝国的发展,英国人向其殖民地大量移民,向国外扩散。如英国人在美洲殖民,开始在大西洋的沿海地区,随着人数的增加,对印地安人采取驱赶、屠杀的办法缩小印地安人的居住地区与语言区,扩大英国人殖民范围与英语区。
从1607年,英国人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登陆建立殖民地和1620年“五月花号”移民到达马萨诸塞洲以后,在约300年内,英语就从大西洋岸扩散到太平洋岸。在美国除少数孤立的保留地居住着印地安人和使用印地安语言外,基本都使用英语,其面积等于英国本国的38倍,使用英语的人数也等于英国的4.5倍。而且英语还扩散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地,成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10.全球化时代的区域文化创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全球化时代的区域文化创新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文化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改造过程,需要一个从器物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