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科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题库>玻璃体视网膜病题库

问题:

[单选,A1型题] 眼底出现微血管瘤,主要见于()。

A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B . 高血压眼底病变
C .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D . 视网膜脱离前期
E . 高度近视

男性,48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颈后酸痛不适,双手麻木,不灵活,使用筷子困难。行走时有踩棉花感,易跌倒。查体:前臂外侧痛觉减退,四肢肌张力增高,双Hoffmann试验(+),踝阵挛(+),Babinski(+)。X线检查:颈5~6生理曲度消失,局部轻度后凸畸形,间隙狭窄,增生硬化,椎管矢状径15mm。根据患者情况,治疗宜采取() 颈椎牵引。 按摩。 手术。 颈托固定。 NSAIDs及神经营养药物。 男性,70岁。头昏、乏力、纳差3月余,不规则低热1月就诊。体检:中度贫血貌,胸骨无压痛,肝、脾、淋巴结均不肿大。检验:Hb70g/L,WBC3.2×109/L,血小板43×109/L,骨髓涂片示增生低下,原粒细胞0.48(48%)。诊断为急性低增生性白血病。首选化学治疗方案是() 小剂量阿糖胞苷。 维甲酸。 DA(DNR加Ara-C.。 VP(VCR加PrednisonE.。 HAD(三尖杉加Ara-C加DNR)。 PNF技术中"在身体各部位同时给予小的刺激,这些小刺激将互相加强导致神经肌肉的兴奋"属于()。 空间总和。 后期放电。 连续性诱导。 扩散(又称溢生)。 交互神经支配(又称神经交互抑制)。 男性,48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颈后酸痛不适,双手麻木,不灵活,使用筷子困难。行走时有踩棉花感,易跌倒。查体:前臂外侧痛觉减退,四肢肌张力增高,双Hoffmann试验(+),踝阵挛(+),Babinski(+)。X线检查:颈5~6生理曲度消失,局部轻度后凸畸形,间隙狭窄,增生硬化,椎管矢状径15mm。患者伴有阵发性头晕、眼花、耳鸣等,与头部转动有关,曾有两次猝倒,持续约半分钟。鉴于此,还应进行的检查是() 头颅CT。 脑电图。 椎动脉造影。 核素扫描。 诱发电位。 不包含在医学伦理学有利原则之内的是() 努力使病人受益(有助益)。 努力预防和减少难以避免的伤害。 对利害得失全面权衡。 造成有意伤害时主动积极赔偿。 关心病人的客观利益和主观利益。 眼底出现微血管瘤,主要见于()。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眼底后极部出现微血管瘤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见的体征之一,其发生主要是由于高糖等因素损伤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周细胞,细胞间紧密连接被破坏,因此在视网膜深层血管网形成血管壁瘤样外突,成为微血管瘤,破裂后又形成视网膜深层点状出血,此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又一常见体征。高血压眼底病变表现为视网膜小动脉管壁硬化、管腔缩窄、血管反光增强呈现铜丝或银丝状,压迫静脉后表现为动静脉交叉压迹、静脉搭桥等体征;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周边部血管扩张、渗出、出血、血管闭塞、血管旁白鞘;视网膜脱离时除非合并血管撕裂,一般不会出现视网膜血管异常;高度近视合并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多数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下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和(或)合并出血,此乃局部新生血管而非微血管瘤。因此正确答案是A。此题主要要求考生掌握上述几种疾病眼底血管改变的表现及其发生机制,这也正是它们之间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