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812中国古代文学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司马迁说他著《史记》的目的是“_______,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答案】究天人之际

【解析】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意思是他想通过史记探究天道和人事的规律,弄清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过程,成就一家的学说。

2. 《诗经》中_______的主要写了周部族的历史兴衰。

【答案】周族史诗

【解析】《诗经》中的周族史诗,主要指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等反映周部族祖先形象和周部族迁徙、发展、壮大等内容的诗歌。

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_______里的句子。

【答案】《师说》

【解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出自唐代韩愈的《师说》,主要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

4. 中唐时期传奇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

【答案】李娃传

【解析】《李娃传》虚构了一个娼妓李娃与所爱士人荣阳公子历经磨难,终于圆满结合并获得很高荣耀的喜剧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倡优女子的同情和品格的赞美,有浓厚的理想色彩。

5. “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均出自于《_______》。

【答案】战国策

【解析】《战国策》作为史学名著,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此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和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借用寓言阐述道理。成语“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均出自这里。

6. _______最早见于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卷一,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答案】《孔雀东南飞》

【解析】《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后来被《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全诗353句,1765字,是乐府诗歌中最长的叙事诗。

二、名词解释

7. 神魔小说

【答案】神魔小说是古代小说的类别名,以其内容主要讲神魔之争而得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始标其名,并认为它是明朝小说创作的两大主潮之一。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封神传》《三宝太监西洋记》等。其语言风格不拘一格,想象力丰富,背景或为虚幻或为海外某地假托,综合宗教、神话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至今广为传颂。小少文人或依历史事件,或依流行的神怪故事,创作了大量此种类型的文学名著。

8. 江湖诗派

【答案】江湖诗派是南宋末年的一个诗歌流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分卑微,标榜江湖习气。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从总体上看,江湖诗派的风格倾向是不满江西诗风而仿效“四灵”,学习晚唐,但取径比“四灵”更宽阔一些,这基本上代表着南宋后期诗坛的风尚。其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9. 《云谣集杂曲子》

【答案】《云谣集杂曲子》是敦煌石室中所发现的晚唐抄本词曲卷子。原题为“云谣集杂曲子”,收词30首,抄写时间不晚于后梁乾化元年(911),比《花间集》的编订(后蜀广政三年,940),早出近30年。《云谣集杂曲子》是我国第一部词的总集,收有唐开元以来的里巷之曲,作品题材范围较广,与盛唐写边塞、闺怨一类相同,兼有沉郁雄奇和艳丽深厚,反映了早期民间词所特有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

10.三言二拍

【答案】“三言二拍”是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濛初。“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11.诗有六义

【答案】诗有六义是古代诗歌美学用语。它是指《诗经》的“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风指国风,是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乐。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歌。雅即雅正,是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音乐,分大雅和小雅。颂是祭神祭祖的歌舞乐曲,音乐舒缓。而赋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情感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此物比彼物,诗人借用一个事物来作比方。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的歌唱,所以大都在诗歌的开头。

12.鼓子词

【答案】鼓子词是我国宋代的一种说唱艺术。和变文相类似,由韵文和散文相杂构成,篇幅较为短小,因此大多文简而事略,每篇大约只有十章左右的歌唱,因歌唱时有鼓伴奏而得名。但鼓子词不一定限于以鼓为伴奏而交叉韵散文进行说唱的伎艺,也包括多样广泛的表演形态和体制在内。早期的鼓子词是一种用同一词调反复歌唱的艺术歌曲形式,如北宋欧阳修《六一词》有《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12首,不叙述故事,北宋赵令畴《侯鲭录》有《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则是一篇说唱故事的鼓子词,对后世影响最大。鼓子词的特点是歌唱时主要用鼓伴奏,还有三弦、扬琴等为辅。现存鼓子词都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阶层写景抒情之作,多用于朝廷州府筵席宴会。

三、简答题

13.简论明代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答案】明代的俗文学得到空前的繁荣,明代文人对文学特性的认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1)小说、戏曲等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及其繁荣

①小说、戏曲等俗文学地位的提高

首先,传统压抑通俗文化的政策遭到破坏。明初虽制定了压抑通俗文学的政策,但帝王出于享乐的需要,对戏剧、小说等都有浓厚兴趣,明代中期以后朝廷大臣、文人名士也都开始爱好俗文学,这在客观上破坏了传统的文化政策,为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及其繁荣创造了条件。其次,俗文学的价值得到肯定。在理论上比较明确地肯定俗文学的价值,是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开始的。他们都赞扬民间歌谣,李梦阳还第一次将《西厢记》与《离骚》并列。后来,李赞、袁宏道、汤显祖和冯梦龙等人进一步为俗文学大声疾呼,对于提高小说、戏曲的地位,打破传统的偏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和当时市民阶层的壮大,新的读者群和作家群的形成,文学的世俗化、商业化等因素结合在‘起,自然地促进了小说、戏曲和各类通俗文学创作的繁荣。

②小说创作的繁荣

在各类通俗文学中,小说的勃兴最为引人注目。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体裁——章回小说的发展和定型,是明代对中国文学作出的最为宝贵的贡献。明代章回小说在体制上得以定型,同时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日趋成熟。“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清晰地展示了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明代的章回小说在我国的小说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章回小说交相辉映的是,明代中后期的白话短篇小说在宋元“小说”话本的基础上也出现了一个鼎盛的局面,发展得更为精致; 文言小说在话本化的道路上也有新的变化。

③戏曲创作的繁荣

明代中后期俗文学兴盛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戏曲在元代高度繁荣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潮。明代戏曲的主流是由宋元南戏演变而来的传奇。明代中期以后的传奇,以昆山腔、弋阳腔为主,造就了汤显祖、沈璟、屠隆、土骥德、吕天成、高濂、周朝俊、冯梦龙、祁彪佳、吴炳、袁于令、孟称舜等一大批剧作家和曲论家。他们或主才情意趣、词采奇丽; 或重格律严峻、语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