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首都体育学院应用心理学721心理学专业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内隐记忆研究常运用的间接测试

【答案】内隐记忆研究中常用的间接测试是指在测试阶段控制条件使被试没有意识地利用学习阶段所学材料的测验。经常运用的间接测试包含语言与非语言的间接测验。语言的间接测验有补笔测验、模糊字命名、词汇判断以及单词确认等测验形式。非语言信息的间接接验包括熟悉物体的非语言信息的间接测验、熟悉和不熟悉人物面孔的间接测验和新异物体和图案的间接测验。

2. 内隐记忆研究常运用的问接侧试

【答案】内隐记忆研究中常用的间接测试是指如果在测试阶段控制条件使被试没有意识地利用学习阶段所学材料,则这些测验就是间接测试。内隐记忆研究中经常运用的间接测试包含语言与非语言的间接测验。语言的间接测验有补笔测验、模糊字命名、词汇判断以及单词确认等测验形式。非语言信息的间接测验包括熟悉物体的非语言信息的间接测验、熟悉和不熟悉人物而孔的间接测验和新异物体和图案的间接测验。

3. 婴儿的分离焦虑

【答案】婴儿的分离焦虑是指婴儿在与父母分离或面临分离的威胁等情况下,表现为恐惧、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这种分离焦虑几乎与婴儿和主要抚养者依恋的建立同时发生。其产生与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应付情境的能力以及依恋关系的性质等因素有关。英国学者鲍尔比1973年研究认为,婴儿的分离焦虑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反抗阶段; 失望阶段; 超脱阶段。

4. 根源特质

【答案】根源特质是卡特尔人格理论术语。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其基础的决定个体行为的内部特质,是人格结构最重要的部分。对人格测验加以因素分析可获得表面特质,进一步分析表面特质可获得根源特质。准确识别控制行为的根源特质能较好地预测个体行为。

5. 性格

【答案】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是与社会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人格特质,即后天形成的品格。如诚实、坚贞、奸诈、乖庆等可作善恶、好坏、是非等价值评价的心理品质。

6. 马赫带现象及机制

【答案】马赫带现象是指在视觉效应的研究中,发现明度感觉并不完全与光强变化相符,故存在一种明度对比的视觉效应。例如,人们在明暗交界处感到明处更亮而暗处史黑的现象被称为

“马赫效应”或“马赫带”。

这种现象的机制是感觉神经系统中存在的侧抑制。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相互抑制对方向上行发放神经冲动的现象。因此,单一感受细胞的神经电活动会受到周围细胞活动的影响。当人同时看明暗相间的区域时,明亮区域对感受细胞的刺激比黑暗区域的刺激强得多,明亮区域的强刺激会抑制与黑暗区域相对应的感受细胞的反应,这就加强了对明暗交界处的反应差别,形成强烈的感觉对比。马赫带现象属同时对比,是由同一感受器同时接受两种刺激的作用而产生的对比。

7. 个体社会化

【答案】个体社会化指个体学习其生存的社会的文化、知识、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并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而适应该社会生活的过程。亦即社会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允色行为、有着健康人格的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贯穿于个体毕生发展的全部过程之中,并受民族性、阶级性、历史性等条件的制约。它是通过社会与个体之间持续不断的双向互动过程实现的。

8. 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 )

【答案】深度知觉是指以视觉为基础,对自身所在空间,与自身周围空间中各事物之间关系综合了解的心理历程。包括立体知觉和距离知觉。人们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形状,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它是以视觉和触摸觉的联系为基础的。深度知觉比形状知觉和大小知觉更为复杂,它依赖许多深度线索。人们通过肌肉线索(生理线索)、单眼线索、双眼线索等来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

9. 再造想像

【答案】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依据别人的描述进行的再造想像有一定程度的创造性,但水平比较低。再造想像的形成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为基础,再造想像离不开词语思维的组织作用。

10.陈霖的拓扑实验

【答案】陈霖的拓扑实验中,采用了三组不同的图形,其中圆和正方形、三角形在形状上看

,因而是拓扑等价的; 圆和环由于一个有洞,一个没有洞,因而去很不一样,但它们都没有“洞”

具有不同的拓扑性质。实验时要求被试注视两个图形中的注视点,并报告注视点两侧的图形是否一样。结果显示,被试对拓扑性质不同的图形,有较高的正确报告率,说明对拓扑性质的差异更敏感。陈霖的拓扑实验表明,在视觉加工的早期,人的视觉系统对刺激的整体性质(拓扑性质)更敏感。在整体加工后,才进行局部成分或特征的分析。

二、简答题

11.请你谈谈智力的PASS 模型。

PASS 模型是由达斯和纳格刊里以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为基础提出的,【答案】它包含了

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

(1)三层认知系统。

个体智力活动由三个相互联系的认知功能系统组成,这三个系统是注意一唤醒系统、信息加工系统和计划系统。

①注意一唤醒系统。踏实整个系统的基础,主要功能是唤起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大脑处于一种合适的工作状态;

②信息加工系统。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总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主要功能是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③计划系统。它处于最高层次,负责整个认知活动中的计划性工作,即计划、监控、调节、评价等高级功能。它负责协调三个系统之间的协作,保证智力活动的正常运行。

(2)四种认知过程。

四种认知过程是指“计划一注意一同时性加工一继时性加工气

①注意。注意是作用于注意一唤醒系统的认知过程,个体需要首先注意对外界信急才能进一步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

②同时性加工和及时性加工。这两种认知过程作用于信息加工系统。同时性加工又称病性加工,即若干个加工单元同时开始对信息进行加工。继时性编码又称序列加工,即先后依次对几个信息单元进行加工。

智力的PASS 模型是建立在鲁利亚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的基础之上的。大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是处于一种动态的相互联系之中,同样,该模型的三层认知系统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的协同活动,保证了各种智力活动的顺利进行。

12.请简述记忆过程的几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等方式,在人们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1)记忆的环节

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是记忆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

识记是第一个环节,它是记忆的开端,是主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保持是是第二个环节,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再认或回忆是第三个环节,是从头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而由于某种原因,己储存的知识不能提取出来,但当它重现时,能加以确认,这个过程是再认;

既不能再认又不能回忆的现象是遗忘,它是保持的对立面。

(2)三个环节的关系

这三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有着密切的联系。识记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欲忆必先记; 保持是识记和回忆的中间环节,识记过的内容只有在头脑中得以保持、巩固,日后才能回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