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801经济学综合(含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思考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说与汇率决定的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在前提、分析方法上的区别,关于本国国民收入上升对本国汇率的影响,为什么国际收支说和货币分析法会得到相反的结论?

【答案】(1)国际收支说和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前提、分析方法上的区别

①国际收支说主要考虑有哪些因素通过国际收支来影响汇率的变化。

前提:第一,汇率完全自由浮动,政府不对外汇市场进行任何干预;第二,国际收支仅包括经常账户(CA )和资本与金融账户(K )。CA 简单视为贸易账户,主要由本国国民收入Y 、外国国民收入和两国相对价格之比决定,K 不含储备资产,收支取决于本国利率i 、外国利率

第三,除汇率外的其他变量均视为己给定的外生变量。A 还有对未来汇率水平变化的预期

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各变量的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进而分析其对汇率变动的影响。汇率再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变化至某一水平,从而起到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

②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主要分析货币市场上货币供求的变动对汇率的影响上。

前提:第一,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第二,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第三,购买力平价成立。第四,货币供给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利率与实际国民收入(也就是实际产出水平)都与货币供给无关,货币供给变动带来的货币市场不均衡,完全由价格的弹性变动来调整,不会影响利率和产出。

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汇率可以自由调整以反映各种因素对汇率水平决定的影响。根据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方法:

了汇率水平。这样,弹性货币分析法就将货

币市场上的一系列因素引进了汇率水平的决定中=

(2)两者关于本国国民收入上升对本国汇率的影响的结论相反

两者结论相反的主要原因是:国际收支说考虑的是商品市场均衡问题,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导致总需求的増加,进口上升,在浮动汇率制下,本币贬值;而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则分析的是货币市场的均衡,当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外生时,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导致货币需求增加,为满足增加的货币需求,居民将减少支出。实际产出的增加和货币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本国价格水平的下降,本国价格水平的下降会通过购买力平价的关系造成本国货币的相应升值。

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两者的得出的结论都是正确的,是本国国民收入变动分别通过商品市场

从该式可以看出,本国与外国之间的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利率水平以及货帀供给水平通过影响各自的物价水平,最终决定

和货币市场对汇率造成的两种不同的效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绝对购买力平价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此基础上得到的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使用存在一定的误差。

2. 为什么我们要在经济增长条件下来讨论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答案】国际金融是一门从货币金融角度研宂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同时实现的学科。但是内部均衡和外不平衡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达到其中一个目标,可能会以损害另一个目标或妨碍经济增长为代价。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是我国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经济发展是我国众多发展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因此,我们的分析必须以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前提来展开。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说明,当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为实现外部平衡,可以使本币升值,但这会降低本国净出口和经济增长,因此,这一途径就违背了经济持续増长的前提。

3. 请简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几种类型。哪些因素会导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答案】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并适合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国际收支失衡可分为以下六种:

(1)临时性不平衡

临时性不平衡,是指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这种性质的国际收支失衡,程度一般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有可逆性,因此,可以认为是一种正常现象。

(2)结构性不平衡

结构性不平衡是指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结构性失衡通常反映在贸易账户或经常账户上。结构性失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因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的滞后和困难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第二层含义的结构性不平衡,是指一国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随着经济发展或外来冲击的出现,就会发生国际收支失衡。结构性不平衡与暂时性不平衡不同,它具有长期的性质,扭转起来相当困难。

(3)货币性不平衡

货币性不平衡,是指一定汇率水平下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而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在这里,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的原因被认为是货币供应量的过分增加,因此,宂其根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货币性的。货币性失衡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中期的或长期的。

(4)周期性不平衡

周期性不平衡是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当一国经济处于衰退期时,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也相应下降,国际收支发生盈余。反之,如果一国经济处于扩张和繁荣时期,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旺盛,对进口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国际收支便出现逆差。周期性不平衡在二战前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在战后,由于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的消费相对稳定,经济衰退期间出口下降,国际收支的表现经常出现扭曲。

(5)收入性不平衡

收入性不平衡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它统称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求的

增长超过出口增长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可以是周期性的、货币性的,或经济处在高速增长阶段所引起的。

(6)预期性不平衡

预期因素从实物流量和金融流量两方面对国际收支产生重要影响。从实物角度而言,当预期一国经济将快速增长时,本国居民和外国投资者都会增加在本国的实物投资,当本国的资本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时,投资就通过进口资本品来实现,出现资本品进口的增加和经常账户的逆差。从金融角度而言,一方面,经常账户的逆差要由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来融资;另一方面,在资金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对本国经济增长和证券价格上升的预期会吸引国外资金直接投资于本国的证券市场,带来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

4. 当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时,贬值是否一定会改善国际收支? 为什么?

【答案】(1)马歇尔-勒纳条件

马歇尔-勒纳条件指,只有当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其数学表达式为:

(2)贬值与时滞反应-J 曲线效应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当汇率变化时,进出口的实际变动情况还要取决于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即使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也不能马上改善贸易收支。相反,货币贬值后的最初一段时间,贸易收支反而可能会恶化。

贬值之所以对贸易收支的有利影响要经过一段时滞后才能反映出来主要是因为:

①在贬值之前己签订的贸易协议仍然必须按原来的数量和价格执行。贬值后,凡以外币定价的进口,折成本币后的支付将增加;凡以本币定价的出口,折成外币的收入将减少。换言之,在贬值前己签订但在贬值后执行的贸易协议下,出口量不能增加以冲抵出口外币价格的下降,进口数量不能减少以冲抵进口本币价格的上升。于是,贸易收支发生一次性的恶化;

②即使在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协议,出口供给仍然要受认识、决策、资源、生产周期等的影响,而进口商则有可能会认为现在的贬值是以后进一步贬值的前奏,从而增加进口。

在短期内,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贬值有可能使贸易收支继续恶化。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待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作了相应的调整后,贸易收支才慢慢开始改善。贸易收支对贬值的调整时间,一般被认为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贬值后贸易收支的变化过程可以用曲线描述出来,以时间为横轴,贸易收支余额为纵轴,贸易收支变化的曲线呈J 形,因此,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被称为J 曲线效应。

二、论述题

5. 结合亚洲金融危机中港币的表现,阐述联系汇率制的运行机制,并对其进行简要评述。

【答案】在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面对国际游资的投机冲击,东南亚各国纷纷放弃与美元挂钩的钉 住汇率,改为浮动汇率制。在这一形式下,香港特区政府为捍卫联系汇率制,进行了积极的入市干预,保持了“联 系汇率制”的不动摇,维持了香港经济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