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题库>病理生理学题库

问题:

[单选] 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机制是()

A . 心功能不全
B . 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
C .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
D . 血液中儿茶酚胺过低
E . 微循环障碍而回心血量不足

旋毛虫侵入期的主要症状是() 胃肠症状。 腓肠肌酸痛。 皮炎。 肺炎。 血管炎。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72岁,因头晕,恶心、呕吐,行走不稳2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5年。入院检查:嗜睡状态,能唤醒并简单配合检查,右侧瞳孔5mm,对光反射消失,左侧瞳孔约3.5mm,双眼左右及上视活动受限,左侧同向偏盲,眼球震颤,眼底动脉硬化。四肢肌力,感觉正常,右上肢有不自主运动,肌张力下降,右侧肢体共济运动失调。头颅CT正常。脑膜刺激征(-)为明确诊断需作哪些主要检查提示:入院2小时后,患者病情进展,构音不清、饮水呛咳、昏睡、四肢轻瘫()。 A.TCD。 EEG。 DSA。 头颅MRI。 腰穿。 颈部CTA。 骨端骨折的病理特点,正确的是()。 松质骨结构,有利于吸收骨折能量。 线型骨折少。 移位与受伤姿势关系密切。 松密质骨,相互交织挤入,骨折稳定。 难留关节功能障碍。 下列哪一项是颧弓骨折的指征() 颧部肿胀。 复视。 颧部凹陷畸形。 前牙开牙合。 髁突动度消失。 男性,31岁,发作性头痛、心悸伴大汗3次就诊。发病时体检:血压190/130mmHg,心率140次/min,面色苍白,数分钟可缓解,继而出现面色潮红。为明确诊断,应该考虑进行下列哪些检查()。 A.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测定。 24小时尿VMA测定。 血儿茶酚胺浓度测定。 酚妥拉明试验。 胰高血糖素试验。 胰岛素低血糖试验。 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机制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休克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外周动脉处于收缩状态。血压不能维持在正常水平,主要不在于小动脉紧张度不足,而是由于微循环障碍,血液淤滞在真毛细血管内,致使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