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926艺术综合之艺术管理学概论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巫术说

【答案】巫术说是20世纪以来西方影响最大的艺术发生理论。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见于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原始文化》一书。巫术说的核心观点是: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原始巫术根植于万物有灵的世界观,原始人通过偶像、图画等造型艺术手段,以达到巫术的目的,而原始艺术也就成为原始世界观的一种曲折反映。这种观点用实用性来了解艺术的起源,认为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有着极人的实用功利价值。巫术说把精神动机视为原始艺术发生的唯一动机,忽略了隐藏在精神动机后面的动因,即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因而也不能完全地了解原始艺术的真正起源。

2. 学堂乐歌

【答案】学堂乐歌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也有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的。学堂乐歌兴起于清末,这时随着“新学”的举办,在新式学堂里开设唱歌课蔚然成风。这种在学堂中传唱的填词或自创歌曲,即成为学堂乐歌。

3. 互动性

【答案】互动性是指社会交往活动,主要是人的心理交感和行为交往过程。德国社会学家G. 齐美尔在其于1908年所著的《社会学》一书中最早使用“社会互动”一词。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米德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人类心智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和社会组织与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互动的主要过程,也是社会互动产生的主要条件。互动的类型主要有:①语言的互动与非语言的互动; ②正式的、有组织的互动与非正式的、无组织的互动:③传统的、习惯方式的互动与现代的、创新方式的互动等。

4. 隐含的读者

【答案】“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概念。伊瑟尔认为:隐含的读者“既体现了本文潜在意义的预先构成作用,又体现了读者通过阅读过程对这种潜在性的实现”。“隐含的读者”不是真实的读者,而是对读者接受能力和期待视野的潜在考虑,它贯穿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之中,支配和制约着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作为一种概念,“隐含的读者”的本质牢固地存在于文章的结构之中; 它是一种结构,决不能将其与任何真实读者等同起来。

5. 美育

【答案】美育是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美育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感

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6. 《理想国》

【答案】《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期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

7. 审美直觉

【答案】审美直觉是一种瞬间领悟能力。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所具有的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地观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这种能力就是审美直觉。审美直觉体现为对形式美的敏锐感受和对审美意蕴的瞬间领悟的浑然一体,具有整体性、直观性、自然性等特征。

8. 阿恩海姆

【答案】阿恩海姆是美籍德国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早年获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39年移居美国,后加入美国国籍,曾任美国美学协会主席。阿恩海姆是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美学思想以“完形心理学”为基础,反对用“联想”和“移情”来解释艺术形式的表现性,提出艺术形式之所以能表现一定的情绪因素,取决于知觉式样本身以及大脑视觉区域对这些式样的反应。主要著作有《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走向完形心理学》等。

二、简答题

9. 联系实例,说明园林艺术的特点、功能以及与建筑的关系。

【答案】(1)园林艺术的特点

①占有较大的固定空间,能够容纳人的游憩活动;

②利用自然界的材料首先是植物材料;

③经过审美创造而且具有景观的意义。

(2)园林艺术的功能

园林主要利用自然因素,同时也利用人文因素来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

(3)园林与建筑关系

园林与建筑都是人类为改造自身的生活环境所进行的创造,是一定意义上的环境艺术,都是在地面上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可移动。由于功能与特点上的这些相同之处,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园林中的建筑,以造景为宗旨,供人观赏、游览和休息

从中国园林来看,用于园林的建筑一般是亭、台、桥、廊和水榭等。有时也包括起到造景作

用的塔、楼、堂、馆等。一些大型园林如北京颐和园、上海大观园等,极具观赏价值的建筑有很大的规模,成组成片,构成整个园林景观的主体,这也是中国园林的特点之一。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南方传统园林,由于本来与住房结合在一起,建筑更是占据着较大比重和突出位置。现代公园和游乐园中,往往还建有游乐场、展厅、茶室等等。

②园林附属于建筑

传统格局是宅院或宅外设置庭园或花园。现代建筑有在屋顶等处设置园林的。大型宾馆等建筑甚至有室内园林,例如国际上曾经流行的“四季厅”。一九八三年修建的广州白天鹅宾馆的厅内景观“故乡水”,还设置有假山和飞瀑流泉等。人民大会堂的澳门厅内,亦设有小桥流水,亭榭廊檐。

10.为什么说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答案】艺术接受之所以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原因在于:

(1)艺术作品属于哲学家波普尔所说的“第三世界”中的存在者

它既不同于纯自然物,也不同于纯主观的思想和观念,它负载主体给予的意义,具有符号功能,可以面对历史上无限的接受者。

(2)艺术作品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留给接受者想象和阐释的空间

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可能会赋予作品更多的即使艺术家自身也没有意识到的解释和意义。任何艺术作品,无论表现得如何全面、生动、具体,在其艺术结构中组合着大量的未定点和艺术空白,即所谓的“召唤结构”,需要接受者的积极参与,发挥想象、联想等多种审美心理的功能,通过再度创造和具体化,填补、充实这些不确定点。

(3)艺术接受具有历史发展性

不同历史环境中的接受主体会对同一件作品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和体验,从而在接受上有所创造。同时,任何一个接受主体去理解历史中的作品时,都会带上他所处时代的精神,带有自己时代的“偏见”和“热情”,这样就会用新的眼光去重新接受并再创造作品。这也就是解释学家迦达默尔所说的历史视野与现代视野的结合。

(4)从根本上说,艺术接受是历史视野与现代视野的融合

任何一个企图去理解(接受)历史中艺术作品的主体,都必然带上他所处时代的精神,他那个时代所关心的问题,那个时代的“偏见”和“热情”,这样,他对某一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就会不同于以前历史中的接受者,他将用新的眼光,带着新的问题去接受它、评价它、创造它。

11.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力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敏锐的感知力

艺术家对生活中各类事物必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敏锐的感受,他们要善于观察和捕捉那些不为人们注意的事物特征及情绪因素,从中发现生活与自然的内涵,做出对生活、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思考。因此,是否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是确认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和素质高低、优劣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