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714新闻传播学基础之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民国》杂志
【答案】《民国》杂志于1914年5月10日创刊于日本东京,刊期不定,由孙中山等一部分国民党员创办。1914年7月中华革命党在东京成立后,该报即转为该党的机关刊物。由居正仟名义上的发行人,胡汉民仟总编辑,参加编撰工作的有朱执信、戴季陶、廖仲恺、邵元冲、邹鲁、田桐、苏曼殊等。该刊的中心内容是反袁,刊载大量文章揭露袁世凯独裁专制、媚外卖国的罪行; 主张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武力讨袁。
2. 刻板印象
【答案】刻板印象是李普曼1922年的著作《公众舆论》中提出的“一种简化形态的,用以协助人们获得有关真实世界的意义。”它是指人们对社会环境中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固定、概括、笼统的看法,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板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3. 沃尔夫通讯社
【答案】沃尔夫通讯社是指德国第一家通讯社,建立于1849年,创办人是贝纳德·沃尔夫,也是世界上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初期主要利用电报收集和发布股票行情和经济信息,与普鲁士政府关系密切。后来逐步增发政治新闻和其它非经济信息,成为德国报刊重要的新闻供应者。1859年起,沃尔夫通讯社与路透社、哈瓦斯社签订新闻稿交换合约,成为19世纪欧洲三大通讯社之一。1870年,路透社、哈瓦斯社和沃尔夫社以及美联社签订三社四边协议”,把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沃尔夫社负责的地区包括德国、奥地利、北欧、俄国、巴尔干等地。一战后降格为国内通讯社,1933年希特勒将其接管,改组为德国通讯社。
4. 南力一网
【答案】南方网于2001年12月13日开通,是依托南方日报报业集团,联合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广东省新闻出版集团公司等省内新闻、出版、文化、社科单位共同建设的新闻网站,是广东省的新闻门户网站。南方网经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华南第一、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型综合性新闻门户网站。
5. 《民立报》
【答案】1910年10月11日,由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于右任出任社长,宋教仁、章士钊、张季莺等报界俊秀任编辑。其志还是宣传三民主义。1911年7月,领导长江流域革命斗争的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民立报》成了这个总会的机关报和联络机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它又发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以及临时政府的各种消息,实际上‘自成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机关报。
6. 《官书局报》和《官书局汇报》
【答案】《官书局报》和《官书局汇报》是中国近代出现的新式官报,创办于1896年,由清廷官方出版机构官书局出版,是清政府公开发行新式官报之始。它们从形式到内容都和报房京报类似,不同的是增加了路透社电讯等新闻和外国新事新艺的译文。这种报纸一无自采新闻,一无言论评说,三不代表政府发布命令和文告,所以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官报。1898年9月戊戌政变后两报停办。
7. 《澳门日报》
【答案】1958年8月15日在澳门创刊,后发展为澳门地区最大的报纸。该报重要消息大多采用新华社等通讯社的电讯稿,集新闻性、生活性、服务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8. 《明报》
【答案】香港《明报》创刊于1959年,由查良墉和沈宝新创办。读者对象以学界和知识分子为主。它重视祖国大陆的新闻。新闻报道强调“理性”、“客观”、“公正”,要代表民众说话。其副刊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日销量10多万份。
9. 尼尔·波兹曼
【答案】尼尔·波兹曼是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波兹曼认为电视传媒的娱乐本性使得非娱乐性的信息不得不在“声像”上包装自己,最终导致这些信息在内涵上缩水。另外由于电视传媒仅仅是单向沟通,无法与观众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它也就没办法实行教育的职责。波兹曼深化了传媒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的观点,认为不同的传媒适合传播不同的信息。他的著作《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都是其对西方媒介体制转型深深的忧虑和反思的产物,这在当时西方文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
【答案】《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就新闻工作颁布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1981年1月29日由中共中央颁布。《决定》肯定了新闻媒介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方面的突出表现,同时也对新闻界没有积极主动、有说服力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对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没有进行有力的斗争提出了批评,希望新闻界能认真进行关于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的宣传,大张旗鼓地宣传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精神文明,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决定》再次强调报刊、广播、电视都是党的舆论机关,要严格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宣传。
11.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答案】毛泽东1948年4月2日在山西兴县蔡家崖村对《晋绥日报》社编辑人员发表的谈话,刊载于同年5月出版的晋绥边区《新闻战线》创刊号上。毛泽东对《晋绥日报》在新闻工作中经历的“左、右”两条战线的斗一争作了全面的总结,提出在新闻工作中要经常开展反右和反左两条战线斗争。精辟的阐述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仟务,毛泽东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他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地同广大群众见面。办好报纸,在报纸上政权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是党工作中一项不可小看,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关于办报的路线与方针,毛泽东指出,要全党办报,要由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
12.微内容
【答案】微内容(microcontent )是相对于我们在传统媒介中所熟悉的大制作、重要内容即“巨内容”(macrocontent 而言的。CMSWild 对微内容的最新定义是这样:“最小的独立的内容数据,如一个简单的链接,一篇网志,一张图片,音频,视频,一个关于作者、标题的元数据,email 的主题,RSS 的内容列表等等。”换言之,互联网用户所生产的任何数据,都可以被称为微内容。微内容一直存在,但互联网时代之前一直作为私内容存在,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使它进入公共话题空间。
二、简答题
13.简述自由新闻体制的确立及意义。
【答案】(1)自由新闻体制的确立
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立即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与西方先进国家接轨的自由新闻体制,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
①将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之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同时还规定各项自由权利只有在认为增进公益、维持治安,或非常紧急必要时,才能以法律限制之。
②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如1912年3月,孙中山应上海日报公会之请,下令将报界电费减轻四分之一,邮费减轻_分之一,以利报业的发展。
③废止亡清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旧法规,颁布促进新闻事业发展的新法令。
(2)自由新闻体制确立的意义
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行的上述法律、法令,确立了以言论出版自由为本的新闻法制原则,标志着自由新闻体制在中国的建成。这一自由新闻体制与封建文化专制制度是完全对立的,对于强化言论出版自由等资产阶级民主观念,促进中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