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801西方经济学2006、2012-2015;其中2006有答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 摘要
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西方经济学A (共四大题,共9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要说明挤出效应发生的过程。
2、在短期生产中厂商如何确定合理的劳动使用量?简要说明理由。
3、什么是货币政策工具?
4、基数效用论者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
二、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2、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曲?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假定货币需求函数为L=0.5y-10r,消费函数为C=100+0.5y,假设政府购买增加10亿美元,价格水平为1,在定量税的条件下,试问采用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要变化多少才能保持投资水平不变?
2、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04Q3-0.8Q 2+10Q+5,求该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
3、设需求函数为Q=M/Pn ,其中,M 为收入,P 为价格,n 为常数。求需求的点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
四、案例分析题(共20分)
[案例材料]
本报华盛顿10月10日电(本报驻美国记者 唐勇)国际石油价格一路狂涨,已突破每桶53美元大关,但美国专家认为———
新石油危机说尚难成立(新闻解析)
有报道警告说,世界“即将跨进第四次石油危机的门槛”。媒体的“新石油危机说”能否成立?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美国的几位能源问题专家。
专家们普遍认为,尽管此次高油价将给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经济整体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但对西方国家的影响有限,西方经济乃至整个世界经济不会因此再次陷入石油危机的泥潭。西方各国央行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大大增强,从而降低了油价上涨对经济的损害,此外,以下因素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石油供应未断 产业调整见效
1973年和1979年之所以先后发生两次石油危机,主要原因是欧佩克联合限产和伊朗大幅度减产,导致石油供应中断。1990年的石油危机,根本原因也是海湾战争前伊拉克停止出口石油。而目前全球的石油供应并未中断,相反,欧佩克和其他石油出口国都在开足马力生产石油,许多国家都已达到产能的极限。之所以出现油价高涨,主要是近两年全球经济强劲复苏,导致石油需求量大增,而全球石油增产能力难以跟上需求增长的速度,结果导致供不应求的局面。
专家们认为,鉴于石油危机的严重教训,从第一次石油危机开始,主要西方国家便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减少对石油的直接依赖。以美国为例,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起,美国联邦政府便制定了信息技术发展方针,并不断增加其在经济中的比例。据统计,2000年信息产业占美国GDP 的比重已上升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