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611教育学专业基础之运动生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辨析题

1. 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因海拔高度及运动项目不同而有差异。( )

【答案】√

【解析】高原环境对对不同运动的影响差异差异:①有氧运动:在高原低压条件下,决定有氧工作能力的最大摄氧量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有氧运动能力下降。②无氧运动:高原环境对持续时间少于lmin 的剧烈运动无影响,高原稀薄的空气使运动员所受的空气阻力也较少,短跑和跳远的运动成绩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③力竭性运动:在高原进行力竭性运动时,肌肉糖酵解能力的降低和肌肉工作总水平的降低,因此运动能力降低。

2. 在能量供应充足时,

【答案】× 合成所需能量直接来自糖、脂肪的氧化分解提供。( )

【解析】肌酸和磷酸肌酸在能量储存及利用中起重要作用,二者互变使体内

酸以甘氨酸为骨架,精氨酸提供脒基、

在肌酸激酶晕眩。( )

【答案】√ 催化下将供应具有后备潜力。能量供应充足时,肌酸在肝和肾中合成,广泛分布于骨骼肌、心肌、大脑等组织中。肌供给甲基、在脒基转移酶和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合成。储备起来。 中能量转移到肌酸分子中形成磷酸肌酸3. 运动时,如憋气时间过长,可引起胸内负压过大,造成血液回流困难,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

【解析】憋气能反射性地引起肌张力加强,使胸廓固定,为上肢发力获得稳定支撑。但憋气时,胸内压呈正压,导致静脉血回流困难,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致使心肌、脑细胞、视网膜供血不足,易产生头晕、恶心、耳鸣及“眼冒金花”的感觉。

4. 完成自动化动作时,第一信号系统的兴奋不向第二信号系统传递,或者只是不完全地传递。( )

【答案】√

5. 肌紧张是肌肉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维持人体姿势的基础。( )

【答案】√

【解析】肌紧张又称静态牵张反射,是由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而形成的,主要调节肌肉的紧

张度,对维持躯体姿势是非常重要,因此是维持姿势的基础。该反射产生的肌肉收缩力量并不大,只是抵抗肌肉被牵拉,因此不表现出明显的动作。

6. 老年人在进行体育锻炼之前不用进行医学检查。( )

【答案】

【解析】老年人在进行体育锻炼之前,必须进行医学检查。医学检查通常包括血液学检查、临床物理检查以及运动机能评定等几个部分。老年人健身前的机能评定时十分重要的,可以保证老年人在从事体育锻炼时安全有效。

7. 端粒从Hayflick 点开始缩短,当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停止复制。( )

【答案】

【解析】体细胞染色体的端粒DNA 会随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不断缩短。DNA 每复制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段,当端粒缩短到Hayflick 点时,细胞就停止复制而走向衰亡,端粒在Hayflick 点结束。

8. 有兴奋性的组织必然具有应激性,而非可兴奋组织只有应激性,没有兴奋性。( )

【答案】√

【解析】应激是机体对外界的环境改变等刺激因素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兴奋是组织受到刺激时能够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因此,各种组织均具有应激性,即对外界刺激做出适应性反应,但只有腺体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能够产生兴奋性,即产生动作电位。

9. 女子能更有效地利用脂肪供能,因而女子的有氧能力比男子高。( )

【答案】

【解析】虽然女性对糖和脂肪有氧供能能力比男性高,但是由于氧运输系统中摄取氧和运输氧的能力女性均低于男性。因此,从总体看,女子的有氧能力比男子低。

10.老年人锻炼时的适宜心率应该在

【答案】 ( )

【解析】运动对老人的安静心率及小强度运动的心率影响不大,但最大心率都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65岁老年人最大心率在每分钟155〜160次。老年人在进行锻炼时,适宜的运动强度(最

佳心率范围)为最大心率的

二、简答题

11.什么叫女性运动员“三联征”,具体表现和原因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答案】(1)定义

女运动员“三联征”是指在运动训练影响下以连锁形式出现的一组综合症候群,表现为膳食紊乱、闭经和骨质疏松。由于最初发现于女性运动员人群因而得名。

(2)具体表现

“三联征”的突出表现为膳食紊乱、各种形式的月经失调(包括闭经)及多发或复发性应力性骨折。

(3)原因

国际运动医学界认为,引起“三联征”的核心和起始是饮食紊乱,随之发生的是由于代谢紊乱和低雌激素水平诱导的闭经,而在饮食紊乱和长期低雌激素的影响作用下,出现运动员骨钙沉积不良、骨密度低下的现象,逐渐产生骨量降低和骨质疏松。“三联征”的发生与运动项目高度相关。一般说来,越野跑、体操、游泳是“三联征”发病率最高的项目。越野跑、游泳都是大运动量的运动,女运动员常容易因为大运动量导致体重过轻、体脂过少、营养不良等系列因素引发女运动员“三联征”;体操项目则需要女运动员控体重,但又是强度很大的一项运动,因此也容易产生饮食紊乱而诱发其它一系列病症,导致“三联征”。

12.简述你所报考的运动项目的能量代谢特点及训练

【答案】不同的项目都具有自身的项目能量代谢特点

(1)对田径项目而言,一般随运动距离延长,有氧代谢供能在总体能量供应中的比率逐渐增多。

(2)对篮球、足球等球类项目,低、中强度以及大强度爆发性体力活动在比赛中均有存在。 13.根据儿童少年骨与关节的特点,如何进行体育教学与训练?

【答案】(1)儿童少年骨与关节的特点

①儿童少年的骨骼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软骨成分较多,骨化尚未完成,在生长过程中,骺软骨不断增长并骨化,使骨不断增长。骨膜中的成骨细胞不断增生,使骨增粗。青春期前后,骨骺软骨逐渐骨化,骨骺与骨组织合为一体,20〜25岁左右骨化完成。与成人相比,儿童少年骨组织中有机物与无机物之比为5:5, 而成人为3:7, 故其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但易弯曲峦形。

②儿重少年在关节结构上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軔带较薄而且松弛,关节周围的肌肉细长,故其伸展性和活动范围都大于成人,关节的灵活性与柔初性都易发展,但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易脱位。

(2)儿童少年在体育教学或训练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①注意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全面的身体锻炼

儿童少年骨骼承受压力和肌肉拉力功能比成人差,如果长期处于不良身体姿势状态下,其骨易弯曲变形,其中常见的是脊柱的变形。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教育儿童少年,养成坐、立、走等正确的身体姿势,注意各种姿势的轮换。对一些单侧活动较多的肢体,要注意加强对侧肢体的锻炼,防止脊柱弯曲变形或肢体发育不均衡。

②力量训练时,应注意负荷的重量

儿童少年骨化过程完成较晚,骺软骨承受压力的功能比成人差。如果负重过大、静力性动作过多或剧烈的震动,容易造成脊柱弯曲、骨盆和腿型畸形,也会使骨化过程过早完成或骺软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