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高职学生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关键词:高职学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

  摘要


作为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到个体乃至社会的发展,因此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越来越得到心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高职学生既有与普通大学生相似的心理特征,也有其心理的特殊性。从高职学校学生的现实状况来看,有许多因素如社会环境、家庭经济、就业状况等会影响其心理健康,但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等个体因素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研究高职学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探讨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如何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期望有助于高职学生面对困境时采用有效应对方式,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高职院校在校学生572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被试的一般资料、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测量工具选取应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经过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果:
(1)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普通大学生,且在性别、年级、民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在敌对、偏执、精神病症因子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精神病症等因子及总均分上,不同年级高职生存在显著差异,大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大一、大二学生;心理健康总均分及躯体化、敌对、恐怖和偏执因子,少数民族高职生得分显著高于汉族学生。
(2)高职学生人格特征在性别、民族、是否独生子女、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在内外向(E)上男生得分显著低于女生;在精神质因子(P)上,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神经质(N)、精神质(P)上,少数民族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汉族学生;在内外向(E)上,大一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在精神质(P)上,大一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年级。高职学生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N)因子是其心理健康的有效预测因子。
(3)高职学生应对方式与普通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更容易采取消极被动的应对方式,且在民族、是否独生子女、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在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上,汉族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少数民族学生,汉族学生更倾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在退避因子上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不同年级高职生在解决问题、求助、幻想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大二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在求助上,大一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学生。高职学生应对方式中的自责、求助、幻想是其心理健康的有效预测因子。
(4)高职学生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N)和应对方式中的自责、求助、幻想共同对心理健康有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