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期细胞 【答案】期细胞又称休眠细胞,是指一类可长期停留在早期而不越过R 点,处于增殖静止状态的细胞。它们可合成具有特殊功能的RNA 和蛋白质,使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分化,这类细胞并未丧失增殖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恢复其增殖状态,但需要经过较长的恢复时间。如:肝、肾的实质细胞、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都属于
2. 基因敲除 期这类细胞。
【答案】基因敲除是指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使目的基因功能丧失的人工定向突变技术。多用于各种遗传疾病的研宄,如研究特定基因的细胞生物学活性、研究发育调控的基因作用和确定信号通路分子的上下游关系等。
3. 类病毒(viroid )。
【答案】类病毒是指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RNA 构成的类似病毒的简单生命体。
4. 基底膜
【答案】基底膜简称基膜,是上皮下非细胞结构的薄层,是一种由胶原、糖蛋白和蛋白聚糖类物质组成的细胞外实质结构。具有维持细胞的极性,决定细胞迁移的途径,分隔相邻组织的作用,与细胞生长的调节、黏着和分化有关。
5. 叶绿体
【答案】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由双层膜围成。存在于藻类和绿色植物中的色素体之一,光合作用的生化过程在其中进行。因为叶绿体除含黄色的胡萝卜素外,还含有大量的叶绿素,所以看上去是绿色的。褐藻和红藻的叶绿体除含叶绿素外还含有藻黄素和藻红蛋白,看上去是褐色或红色,有人分别称为褐色体
6.
【答案】红色体 的中文名称是核纤层。核纤层是指内层核膜靠核质的一侧的一层由核纤层蛋白(V 型中间丝蛋白)组成的纤维状网络结构,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细胞中。核纤层与核膜、染色质及核孔复合体在结构上有密切关系,它向外与内膜上的镶嵌蛋白相连,起保持核膜外形及固定核孔位置的作用;向内则与染色质上的特异部位相结合,为染色质提供附着位点。
7. 次级溶酶体
【答案】
次级溶酶体是指当初级溶酶体与细胞内的自噬泡或异噬泡融合
后形成的溶酶体,它可能含有多种生物大分子、细胞器和病原体等,形态结构不规则,它具有消化作用。
8. microspectrophotometry
【答案】microspectrophotometry 的中文意思是显微分光光度测定技术,是指将显微镜技术与分光光度计结合起来的技术。它以物质分子的光吸收、荧光发射和光反射特性作为测定基础,可用来分析生物样品细微结构中的化学成分,同时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
二、简答题
9. 用二色荧光分别标记人和鼠细胞膜蛋白,将二细胞融合,进行荧光抗体免疫实验,首先出现荧光扩散现象,当时间延长后,均匀分布在细胞表面的标记荧光会重新排布,出现成斑现象。请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两种似乎矛盾的现象。
【答案】出现上述两种似乎矛盾的现象的原因如下:
(1)由于细胞膜的流动性,人和鼠的细胞膜会融合,使得荧光均匀分布,即荧光扩散现象。
(2)当时间延长后,已均匀分布的荧光会重新分布,聚集在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即成斑现象。成斑现象进一步证实了膜蛋白的流动性,其原因是二价的抗体分子交联相邻的膜蛋白分子使荧光聚集。这一现象也与膜蛋白和膜下骨架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质膜和细胞内膜系统之间的膜泡运输有关。
10.叙述在内质网上合成的磷脂转运至其他膜上的两种主要方式。
【答案】合成的磷脂由内质网向其他膜的转运主要有两种方式:
(1)以出芽方式转运至高尔基体、溶酶体和质膜上;
(2)凭借一种水溶性的载体蛋白——磷脂转换蛋白,在膜间转移磷脂,首先磷脂转换蛋白与磷脂分子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进入细胞质基质,通过自由扩散,直至遇到靶膜时,磷脂转换蛋白将磷脂释放出来,并安插在膜上,结果是磷脂从含量高的膜转移到缺少磷脂的膜上,即从磷脂合成部位转移到线粒体或过氧化物酶体上。磷脂转换蛋白对磷脂的转移具有特异性。
11.下述哪种突变可能对生物体造成危害?试解释。
A. 在靠近编码序列的尾部插入单个核苷酸;
B. 在靠近编码序列的起始处移走单个核苷酸;
C. 在编码序列中部有3个连续核苷酸缺失;
D. 在编码序列中部有4个连续核苷酸缺失;
E. 在编码序列中部用一个核苷酸替换另一个。
【答案】(B )和(D )中描述的突变通常最有害。这两种情况不但造成读框改变,并且由于这种读框移位发生在编码序列的前端或中间位置上,造成翻译蛋白质序列的错乱甚至提前终止。(C )缺失3个连续的核苷酸可造成1个氨基酸的缺失,但不会改变其后的读框,假如缺失的残
基对于蛋白质折叠或生物活性都不是特别重要的话,可能不会影响其功能(沉默突变)。(E )1个核苷酸的替换,不一定造成氨基酸残基的替换,或者只造成无害的替换,但也可能因此产生一个新的终止密码子,导致肽链合成的提前终止。
12.由哪些蛋白调控单体G 蛋白的活性?
【答案】鸟苷酸释放蛋白通过促进释放使结合
的释放使而被激活;失活。 酶活化蛋白通过促进的水解而使失活;通过抑制
13.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
【答案】见表。
表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
14.脂双层的结构由其脂质分子的特殊性质所决定,假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将会怎样?
(1)假定磷脂只有一条烃链而非两条;
(2)假定烃链比正常的短,例如只有10个碳原子长;
(3)假定所有的烃链都是饱和的;
(4)假定所有的烃链都是不饱和的;
(5)假定双层含有混合的两种脂质分子,一种具有两条饱和的烃尾,另一种具有两条不饱和的烃尾;
(6)假定每个脂质分子通过其中一条烃链的末端碳原子与相对单层的一个脂质分子共价连接。
【答案】(1)若磷脂只有一条烃链而非两条,会与去垢剂结构相同。脂质头的直径比烃尾直径大的多,因而该分子的形状是圆锥形而不是圆柱形,分子聚集一起形成微团而不是双层。
(2)若烃链比正常的短,形成的脂双层更具有流动性。脂双层也更不稳定,这是由于较短的烃尾疏水性较弱,因此驱使形成脂双层的力量减弱。
(3)若所有的烃链都是饱和的,则形成的脂双层具有很弱的流动性,这是因为饱和烃使脂双层的流动性减弱。
(4)若所有的烃链都是不饱和的,形成的脂双层更具有流动性。由于这些脂质分子在一起聚集得不太紧密,有较多的间隙,因此该脂双层对水溶性小分子的通透性有所増加。
(5)若双层含有混合的两种脂质分子,一条具有两条饱和的烃尾,另一条具有两条不饱和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