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51现代汉语基础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语流音变

【答案】语流音变是指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同化是指一个音位受临近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如英语中的连读现象; 异化是指两个本来相近或相同的音,在语流中要改变其中一个音的读音的现象,如上声的变调; 弱化通常发生轻声或弱读现象中,如汉语中的轻声现象; 脱落是随着弱化程度的加深而产生的,如汉语音节中的“豆腐”等词。

2. 入声韵

【答案】入声韵是指以塞音作韵尾的韵类,它是古代汉语中韵母的一大类。入声韵属仄声,指一个音节以破音/p/、/t/、/k/作结,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中古入声韵中,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等韵以[-k]收尾; 质术栉物迄没给、月易末瞎黯屑薛等韵以[-t]收尾; 缉、合盒叶帖治押业乏等韵以[-p]收尾。入声在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中已不复存在,但在汉语的一些方言以及汉藏语系的一些其他语言中则仍能找到入声的踪迹。

3. 元音

【答案】元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又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如a , o , e , i , u 等。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 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声带颤动。元音的发音特点是:

①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震动,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因而气流经过咽腔、口腔时畅通无阻;

②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

③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每个元音的音质取决于舌位的高低、前后,嘴唇的圆展。

4. 辅音

【答案】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也称子音。

5. 北方方言

【答案】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

①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②西北方言。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

,广西西北③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

部,湖南西北角等;

④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和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6. 调类

【答案】调类是声调的类别,即把调值相同的音节归在一起所建立起来的类别。也就是说,调类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根据能够区别意义的不同声调调值建立起来的声调类别。可见,调类是由调值决定的。一种语言或方言里有多少种声调调值,就有多少个调类。汉语方言的调类最少的是三个(河北滦县),最多的是十个(广西玉林); 一般的是四至六个。

声调的类别由调值决定,但是声调的名称并不是由调值决定的。第一、二、三、四声只是个顺序,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而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些名称则是根据中古时期“平、上、去、人”四声的名称沿用下来的。我们现在仍然使用这些名称,目的就是便于了解古今声调的演变规律及其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合情况。

7. 音位

【答案】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

,一出来的。例如说汉语普通话的人通常认为“埋”“麻”“忙”三个词里都包含同一个元音“a ”

般在标音时也都写作[a],其实这三个词的读音是[mai][mA]

前后差别的[a][A]。在汉语普通话中[a][A]

此同属于一类。它们同属于一个音位[a]。

8. 声调

【答案】声调是指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例如“d ǐ”(底)的音高,听起来先降到最低然后再升高上去,这种先降后升的音高变化形式就是音节“底”(d ǐ)的声调。 ,它们分别包含了发音时舌位有的不同并不区别意义,不会引起意义上的误解,因

二、分析题

9. 辨析下列两组同义词:

(1)安静、宁静 (2)反应、反映

【答案】(1)①相同点

a. “安静”和“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b. 二者都是形容词,都可以作定语,都可以修饰名词,构成偏正结构; 还可以作谓语。

②不同点

a. 理性意义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例如“大家安静一下”。“宁静”则重在平和,

一般多指环境和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例如“公园里十分宁静”。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安静”的使用范围比“宁静”大一些。

b. 色彩意义

,又可以安静是一个中性描述答的词,既可以用于褒义语境,如,“这安静的环境让人舒服”

用在贬义语境中,如,“他安静的吓人的脸,让我不寒而栗; 而宁静则多用在褒义的语境中,形容静态美的状态。如,“这宁静的湖面让人一下子就柔软下来。”。

(2)①相同点

a. “反应”同“反映”是都有表示对某一刺激的回应的意义。

b. 二者都可作动词,都能作谓语中心语。

②不同点

a. 理性意义

二者在意义上是有严格区别的。

“反应”指的是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引申为对一事物的发生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比如,“他还没反应过来。”

“反映”是指光的反射、反照。比喻从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映”常构成“反映情况”、“反映问题”、“群众的反映”等。“反应”的范围没有“反映”大,“反应”多用在有机体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和化学反应方面,而“反映”除去“反应”所用的范围外,都可应用。

b. 语法意义

“反应”可以作名词,可以被形容词、代词等修饰,作中心语。如,“你能给点反应吗? ”但是。“反映”则只能作动词。

10.指出下列句子中“谁”在用法上的差异

(1)谁来了?

(2)我也是刚来,并不认识谁。

(3)谁先米谁先走。

(4)你们谁也不能走!

(5)就你那两下子,谁还不知道呀!

【答案】(1)疑问代词。表示疑点所在,问具体的人。

(2)虚指用法,表示不知道的什么人或者无须说出姓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