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云南财经大学70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辨析题

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1)社会卞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己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己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被消火,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2)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和提前完成,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已成为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己经确立。

(3)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经被清除出中国大陆; 官僚资产阶级已经在中国内地被消灭; 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民族资产阶级分子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工人阶级己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亿万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己经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 知识界已经组成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广大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4)在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的同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过渡时期存在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精力来解决这个矛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己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因此,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错误的。

2.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比重的减少,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1)改革开放以来,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了所有制结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0多年来,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

公有制经济在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主体地位。

(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_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实践证明,多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也小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它们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样的。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它们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①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 ②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2)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只有争取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人民,巩固工农联盟,才能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同时,第二个联盟也非常重要,只有建立这个联盟,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壮大自己,孤立主要的敌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掌握中国革命的全部领导权,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完全的保障。

(3)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这两个联盟在民主革命的地位和作用不一样。对民主革命起主要作用的是工农联盟,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在一定时期对民主革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 市场对于资源配置具有灵活而有效的导向作用,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的作用,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环节中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是市场机制的长处。但市场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因而单靠市场的作用并不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而必须有国家对市场活动的正确指导和有效的宏观调控。题目中的观点看到了市场经济的优点和作用而忽视了市场经济本身的弱点和缺陷,因此,认为市场的调节作用能够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的观点是错误的。

二、简答题

5. 简述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

【答案】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统筹区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2)有利于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国土面积比较大,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各地发展差距比较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3)有利于充分利用我国的丰富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国虽然资源丰富但是分配不合理,统筹区域发展有利于调整经济布局,按照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分布、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4)有利于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是很合理,统筹区域发展,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布局,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6.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答案】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对于改变我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为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4)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7. 适合中国特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答案】(1)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其具体内容有:

①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实行和平赎买,使我国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②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坚持采取由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由初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方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