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要:当前,共生作为时代的关键词之一在许多领域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甚至于某种程度上对共生的追求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一种重要取向。在教育领域,教育研究者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了关注,但是相较其他领域,研究比较少而零散,也不够深入。本文认为,“生共”情境更有利于生成彼此间的和谐关系,它更适合于在教育学领域中探讨主体的发展,因此本研究以共生理念为核心探讨师生共同发展问题,合乎作为教育主体的人的发展的规律,又符合人的自身价值追求的目的性,凸现了人的价值,符合时代特征,具有很强的人本意义。
本文以学校德育为关注点,将“共生”理念作为统领学校德育的指导思想,倡导师生品德在共同的日常的和非日常的活动与交往中得到共同发展。“共生”理念下的师生品德发展,反对外在的道德灌输和强制性,重在为他们品德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使得对师生品德的外在要求成为他们自身发展的内在追求,符合人的品德成长的规律。
本论文共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共生、共生德育的概念。本部分对共生的概念源起、共生概念在各领域的拓展进行了分析,并就此引入教育领域,对共生德育的概念进行了讨论。
第二部分:对共生德育的依据进行分析,包括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理论依
据从生物学、哲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几方面进行了分析。现实依据从目标-过程-结果严重的工具化的倾向、德育过程和智育过程的混同、道德教育实践中主体和主体意志的缺失等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从目标、对象、内容、过程、方法等方面对共生德育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澄清共生德育和非共生德育的区别,并提出了方法论方面的指导建议。
综上所述,本论文的重点主要是共生内涵及其意义的揭示和把握、共生在道德教育中的定位以及如何将共生理念贯穿于学校德育。当然,对这样大的课题,本论文仅仅是一个初步的探讨,作为一种价值理念要付诸实践尚需时日。因而,共生德育研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课题,它期待更多的研究者进行更为深入、系统的探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