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政法大学808新闻传播学综合二之《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1

  摘要

一、论述题

1. 自10月26号美国的棱镜事件爆发后,许多包括美国民众在内的世界各国民众强烈要求奥巴马政府停止对热门隐私权的侵害。10月27号联合国起草了一份关于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法案。如何理解网络隐私权及其保护,应该如何平衡数据公开和保护隐私的矛盾?

【答案】互联网以“第四媒体”的姿态和身份,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生力军的角色,凭借即时性,互动性、多媒体性、分众传播等特点,它给传统的纸质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了无数的冲击,改变着新闻传播原有的生态和格局。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普及和日益成熟,随着个人资料信息收集、筛选、传输过程的更加便捷,随着cookie 等相关技术的诞生,网络信息愈加变得开放甚至透明,因此,“玻璃社会”、“网络社会无隐私”的说法不胫而走。于是,出现了许多新闻单位或者个人在借用网络媒介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中,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披露私人生活资料,给当事人造成损害性后果的事件,这些都构成了一种新兴的新闻侵权模式一一网络新闻侵犯隐私权。

(1)网络隐私权的含义

①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隐私权,网络隐私权是虚拟的网络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作为隶属于基本人格权利一一隐私权之下的属概念,网络隐私权无论是在内涵还是在外延都被添加了许多新的实体内容。通常认为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上私人生活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侵犯、知悉、收集、复制、公开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 也指禁止在网上泄漏某些与个人有关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实、图像以及毁损意见等。相比现实空间中的隐私权,也就是传统隐私权,网络隐私权主要涉及个人数据、私人信息和私人领域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②依据私法“意思自治”的基本精神,只要具各相应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网络用户,就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思表示决定是否对个人资料加以保护,是否允许网站使用个人资料; 同理根据“私权可以放弃”的原则,如果事前征得网络用户的同意,网站可以收集、披露、使用相关的个人资料。网络隐私权就是网站在擅自披露个人信息的新闻报道中所侵犯的客体。具体而言,网络隐私权除了包括传统隐私权所包含的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情报保密权、个人通讯保密权、个人隐私利用权、个人隐私知悉权、个人隐私修改权这些内涵外,还应包括隐私收集知悉权、隐私修改权、隐私安全请求权和隐私收益权。

(2)网络隐私权的特点

和传统隐私权最大的一点不同,网络隐私权主要突出在网络用户对个人信息的支配权。网络新闻侵犯的隐私权,较传统纸媒和电视广播媒体而言,出现了虚拟性、隐蔽性、侵权技术含量高、侵权范围广、覆盖面积大、取证执法非常困难、侵害后果持续时间长等新特点; 纵观网络新闻侵犯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