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工读教育思潮
【答案】五四运动时期的工读教育思潮有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工学并进、工学兼营、工读互助、手脑并用等多种提法。它主张通过读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实现改造不合理社会的目的。工读教育思潮的提倡者有共产主义者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也有无政府主义者李石曾、王光祈,还有一些寻求改良社会道路的青年。提倡工读的人还组织过一些工读团体进行实验。工读教育思潮特别是其中的勤工俭学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 焚书坑儒
,【答案】焚书坑儒是秦代统制文化学术、镇压知识分子的事件。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
博士淳于越抨击秦不师古,而废分封之举。丞相李斯予以驳斥,认为古今异治,三代之事不是法。进而建议:史书非秦纪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所有《诗》、《书》及诸子百家书,一律上交守尉焚毁,惟医药、卜筮、种树之书除外。此议获准,于是民间所藏书籍多被付之一炬。次年,有侯生与卢生相与攻击秦始皇,后逃亡,始皇闻之大怒,使御史拿问诸生,将其中犯禁的四百六十余名方士及儒士坑于咸阳,并告之天下。后世多认为这是秦代暴政的一条主要罪证。
3. 《教育独立议》
【答案】《教育独立议》是我国著名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蔡元培论述教育问题的一篇文章,写于1922年。他认为“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教育事业须超然于各派政党、各派教会之外。为实行超然教育,他提出下列办法:①“分
,凡区内各项教育都由大学办理; ②“大学的事务,都由大全国为若干个大学区,每区立一大学”
,学教授所组织的教育委员会主持,大学校长也由委员会举出”“由各大学校长,组织高等教育会
,议,办理各大学区互相关系的事务”。教育部“不得干涉各大学区事务”“教育总长必经高等教育
会议承认,不受政党内阁更迭的影响”; ③大学不设神学科。“各学校中,均不得有宣传教义的课
,程,不得举行祈祷式”“以传教为业的人,不必参与教育事业”。
这些观点成为1927年一度试行“大学区”制的思想依据,蔡元培关于教育脱离政治、脱离政党的主张,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但反映了他反对军阀分子控制教育,希望按照教育规律办好教育事业的美好愿望,教育脱离宗教的主张更含有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革命意义。
4. 不愤不启
【答案】不愤不启是孔子所主张的教学原则之一,即启发诱导原则。孔子十分重视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第一次精辟地表达了启发诱导原则,即“不愤不启,不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与啡是内在心理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朱熹《论语集注》说:“J 喷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J 啡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返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孔丘说这段话的意思是:在教学时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 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
5. 晓庄师范
【答案】晓庄师范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一所乡村师范学校。1927年他在南京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自任校长,1929年这所学校更名为晓庄学校。陶行知提出师范学校总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师范毕业生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
,提出“生活改造社会的精神”。在晓庄学校试验期间,他将“教学合一”发展为“教学做合一”
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他要求乡村教师要能真正关心农民,为农民服务; 强调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 指出教育内容和治学方法与农村生活密切结合。1930年,晓庄学校遭当局查封,至1951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复办南京晓庄学校。2000年,经国家教育
部批准,由原南京市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组合新建南京晓庄学院。
6. 庠序
【答案】庠序是中国古代地方所设的学校,后来用为一般学校的通称,痒相传起源于虞舜时
,庠就是养育教育的意思。序起源于夏,有东序、西序之分,是当时贵族子弟习代,一称“米廪”
射的地方。《孟子》指出:“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 校者,教也; 序者,射也。
,对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库; 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开办库序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
二、简答题
7. 颜之推教育思想的特色。
【答案】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围绕如何加强士大夫子弟的教育而展开,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家庭教育
①教育要及早进行。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应从胎教开始,纵然做不到胎教,也要及早从幼儿教起,越早越好,不要错过教育的最佳时期。幼年时期性情纯洁,未染恶习,比较容易接受影响,塑造的可能性较大,所以说早期教育效果最佳。
②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他强调教子要严,反对溺爱偏爱,主张对子女爱得其所,爱得其法,把爱护子女和教育子女结合起来。他认为把慈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勤于督训,子女才能成器。
,要③注意环境习染对子女的影响。他很注意环境习染对子女的影响,告诫子弟要“慎交游”
求审慎地看待子女左右的人,以防导入歧途。
④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他认为从小学好语言很重要,父母对儿童学习正确的语言负有重要的责任,指导儿童学习语言应注意规范,重视通用语言,而不应强调方言。
(2)注重十大夫教育,主张“实学”
①揭露士大夫教育的腐朽空泛。颜之推揭露士族子弟依仗门第高贵,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庸碌无能,知识浅薄,体质衰弱,既不从事劳动,又不肯学习。他认为当时士大夫教育严重脱离实际,培养的人缺乏任事的实际能力。他对这种腐朽空泛教育的批判切中时弊,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很有影响。
②主张“实学”。颜之推提出“实学”的教育,以代替士大夫腐朽空泛的教育。他主张培养国
,家实际有用的人才。他的“实学”教育内容,除强调读儒家《五经》外还主张兼及“百家之书”
并要求广泛接触社会实际生活,应学习农、工、商、琴、棋、射、投壶等以及农业生产知识。他主张广积生活经验、注重经世致用知识的见解,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3)重视学习态度和方法
,,补自己的不足。他提倡虚心务实,①虚心。颜之推认为学习目的是“多智明达”“所以求益”
博学广师,反对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少年也不可“失机”,②惜时。他认为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应该珍惜时光。年幼“固须早教”
但如果早年失学,“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历史上有许多人,都是晚学而获得成就的,不可“以老废学”。他提倡刻苦钻研,赞扬了许多惜时苦学而有成就的人。
,即亲眼直接观察获得知识。他对专靠耳闻而得来③眼学。他认为学习上最重要的是“眼学”
的学问持怀疑态度,认为耳闻未实,眼见为真。他反对士大夫那种道听途说的学风。
④勤勉。他强调学习要勤勉努力,认为即使迟钝的人,只要勤学不倦,也可以达到精通和熟练的程度。他认为只有勤勉,才能“博学”; 只有勤勉,才能对知识“皆欲根寻,得其原本”。他这种主张寻根究源、反对不求甚解的思想是有价值的。
⑤切磋。他推崇《尚书》中的“好问则裕”和《学记》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说法,提倡在师友之间相互切磋,切不可“闭门读书,师心自是”。他认为在学习上好问求教,与良师益友共同研究切磋,相互起明,能较快地增进知识而避免错误。
8. 简述孔子的教师观。
【答案】他所主张的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1)学而不厌
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提条件。要保持一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积极精神状态,时刻考虑的是不断进步。
(2)温故知新
孔丘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师负有传递和发展文化知识的使命,既要注意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