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科技大学951管理综合知识之管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知识工资
【答案】知识工资是指一个员工的工资随着他能够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增加而增加。知识工资增加了公司的灵活性和效率,因为公司需要做工作的人会越来越少。但要贯彻这项计划,公司必须有一套高度发达的员工评估程序,必须明确工作岗位,这样工资才可能随着新工作的增加而增加。
2. 学习型组织
【答案】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是指由于所有组织成员都积极参与到与工作有关问题的学习、识别与解决中,从而形成了具有持续适应和变革能力的一种组织。在学习型组织中,员工们不断获取和共享新知识,并有意愿将其知识用于制定决策或做好他们的工作。学习型组织能认识和适应环境,进而能动地作用于环境。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
3. 行为定位计分法
【答案】行为定位评分法(behaviorallyanchoredratingscales , BARS )又称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由美国学者史密斯(P.C.Smith )和德尔(L.Kendall )于六十年代提出。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是一种将同一职务工作可能发生的各种典型行为进行评分度量,建立一个锚定评分表,以此为依据,对员工工作中的实际行为进行测评计分的考评办法。它将关键事件和等级评价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一张行为等级评价表可以发现,在同一个绩效维度中存在一系列的行为,每种行为分别表示这一维度中的一种特定绩效水平,将绩效水平按等级量化,可以使考评的结果更有效,更公平。行为定位计分法的步骤包括:①进行岗位分析,获取关键事件,以便对一些代表优良绩效和劣等绩效的关键事件进行描述; ②建立进行评价等级。一般分为5~9级,将关键事件归并为若干绩效指标,并给出确切定义; ③对关键事件重新加以分配。由另一组管理人员对关键事件做出重新分配,把它们归入最合适的绩效要素指标中,确定关键事件的最终位置,并确定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④对关键事件进行评定。审核绩效考评指标登记划分的正确性,由第二组人员将绩效指标中包含的重要事件有优到差,从高到低进行排列; ⑤建立最终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
4. 速动比率
【答案】速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和存货之差与流动负债之比。该比率是衡量企业资产流动性的一个指标。当企业有大量存货且这些存货周转率低时,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精确地反映客观情况。速动比率的高低能直接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强弱,它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并且比流动比率反映得更加直观可信。如果流动比率较高,但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却很低,则企业的短期
偿债能力仍然不高。
5. 组织的具体环境
【答案】组织的具体环境又称组织的微观环境,是指与具体领域有关的任务环境,它直接影响着组织活动。通常由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对手、替代品生产厂商、用户及供应商等要素构成,主要内容如下:
(1)现有竞争者。包括基本情况,如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产品的获利能力,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及其发展动向。
(2)潜在竞争对手。新进入者会促使市场竞争加剧,在位者只有对行业进入难易程度充分了解后,才能做出反击,应对新进入者带来的竞争加剧的局面。
(3)替代品生产厂商。有些产品可以替代企业提供的产品,甚至对企业的经营构成威胁。
(4)用户。用户对产品的总需求决定着行业的发展潜力,从而影响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发展边界; 不同用户的讨价还价能力会诱发企业间的价格竞争,从而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5)供应商。供应商能否按时、按量、按质地提供所需生产要素,直接影响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原材料的价格决定着产品成本以及企业利润。
6. 动机
【答案】动机是指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经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个人发动和维持其行为,使其导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产生动机的原因有以下两个:①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②刺激,包括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
7. 群体
【答案】群体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具有某些共同的利益需求或思想情绪、情趣,通过特定的相互关系而结成的两人以上的集体。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①成员有共同的目标; ②成员对群体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群体内有结构,有共同的价值观等。
二、简答题
8. 分析企业制度的不同类型。
【答案】不同企业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不同参与者类群在企业经营中相互间权、利关系特点的差异。根据参与企业活动的每一类要素供应者在企业中权力和利益关系中的地位,企业制度的模式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资本逻辑的企业制度。在这种类型的企业制度中,权力派生于资本的供应,利益归属于资本所有者。资本的供应是行使权力、占有成果的唯一依据。资本所有者既是权利主体又是利益主体。劳动者和经营者在这种制度中的利益实现方式都具有成本费用的性质。
(2)劳动逻辑的企业制度。“权力派生于劳动、利益归属于劳动者”,是这种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劳动者既是权力和利益的主体,又是经营者组织生产活动所需利用的一种要素。经营者
根据劳动者集体的委托,提供组织日常经营所需的服务,并以这种服务为依据参与经营成果的分配。资本供应者的利益实现与企业经营成果的高低没有任何直接联系,他们对影响这个成果形成的各种权力的运用也无权(利)过问。
(3)知识逻辑的企业制度。“权力派生于知识,经营成果的分配服从经营者的意志”是这种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经营者因为拥有专门知识而实际掌握和行使着组织企业活动所需的各种权力,是权力和利益的主体。不论是劳动还是资本的供应者,他们从企业获得的与其服务相应的报酬,相对于一定时期的经营活动结束后形成的归经营者实际支配的最终成果来说,都是具有成本性质的支出。
(4)综合逻辑的企业制度。这是各参与者类群在权力以及利益关系中均处于相互平等的地位的企业制度,“权力共使、利益分享、风险同担”是这种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
9. 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公平理论说明金钱的激励作用。
【答案】(1)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分析金钱的激励作用
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即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低层次需要,其他三项属高层次需要。当某人的一种需要得到满足时,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会占据主导地位,个体需要会逐层上升。
从激励的角度看,没有一种需要会得到满足,但是要得到部分满足时个体就会追求其他方面的需要。根据这一理论,当人的需求处于生理、安全层次时,金钱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而当人的需求处于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层次时,金钱的激励作用减弱。
(2)根据公平理论分析金钱的激励作用
公平理论认为员工首先要思考自己的收入与付出比率,然后将自己的收入付出比和他人的收入付出比相比较,如果员工感到自己的与他人的相同,则为公平状态; 不同则产生不公平状态。当产生不公平感时员工就试图去纠正。
根据这一理论,当用金钱去激励员工时,员工将自己的收入与付出比与他人作比较,如果高则会觉得公平,金钱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使员工感到公平。但同时要注意,金钱的绝对数额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金钱的相对数额。也就是说,员工在关注个人所得的情况下,同时会关注他人的所得。从这个方面来考虑,金钱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此外,奖励一个部门的全体员工比只奖励其中几名员工的激励效果更有效。
10.有人提出:有效的决策必须实行“决策制定时的民主,决策实施时的专制”。试从决策全过程的角度对这种“民主专断制”主张的合理性做出评价。
【答案】决策指组织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决策时主张“民主专断制”的原因如下:
(1)决策制定时要民主。在提出问题、确定目标、进行预测、拟定方案、选定方案、决策检验的过程中,要民主,充分发挥集体所有成员的优势,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民主决策具有较好的执行性。由于民主决策有多个部门、多个方面的代表参加,他们对决策过程中选择方案的理由,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