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702综合艺术理论二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折衷主义建筑
【答案】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指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而不拘泥于某种特定风格,也称“集仿主义”。社会发展,交通便利,考古学进展,出版事业发达,摄影技术的发明,是折衷主义建筑出现的因素。十九世纪中叶,折衷主义建筑以法国最典型。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以美国最突出。总体上,折衷主义建筑思潮依然是保守的,没有按照当时不断出现的新建筑材料和新建筑技术去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建筑形式。代表作有巴黎歌剧院。
2. 孟菲斯亚
【答案】1981年索扎斯组织成立的设计集团。反对任何限制设计思维的固有观念。特征是具有开放式的设计思想,对功能进行新解释,树立产品语义的新内涵,赋予材料以人文涵义,认为装饰不是罪。以高度娱乐的手法,艳俗的色彩,俗气的资料,达到与正统设计完全不同的效果,表现丰裕时代的艳俗和平庸,具有明显的波普风格和玩世不恭的气息。生产批量一般不大,价格昂贵,没有市场效应。在20世纪80年代一直成为西方设计的重要力量,是国际公认的后现代主义的重要领头羊。
3. 流线型运动
【答案】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一种式样设计运动。以流线型风格为主要工业设计特征。与空气动力学相关,能够提高运动速度、降低能耗。但被作为世界式样广泛应用,导致纯粹的形式主义,商业上的失败,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纯粹的审美形式追求。二战后,美国的流线型设计式样逐渐走向理性和科学,更加注重流线型的功能属性,而单纯的审美造型逐渐淡化,作为20世纪30年代曾风靡美国的审美样式逐渐消失。代表人物有雷蒙·罗维、门德尔松、诺尔曼. 贝尔. 盖迪斯。
4. 阿尔瓦·阿图
【答案】20-30年代芬兰最有影响的设计界人物。他在强调功能、民主化的同时,探索更加具有人文色彩、更加重视人的心理需求满足的设计方向。作品具有轻松感、流畅感、剧烈、耐性。最大贡献在于对包豪斯、国际主义风格的人情化改良和人文主义原则,他强调建筑应该具有真正的人情味。代表作有1931年设计的扶手椅,1936年设计的木茶几,I937年设计的玻璃花瓶等。是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奠基人,还是新建筑运动的大师级人物,其建筑设计在国际建筑史上别具一格,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他的设计对英、美等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5. 维克多·霍塔
【答案】新艺术运动建筑师的杰出代表之一。1893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出现了欧洲第一座崭新风格的住宅建筑——霍塔旅馆,首次打破古典束缚,尽量避免使用长廊,利用钢铁建筑材料,外观装饰上布满曲媚的线条,曲线流畅,色彩协调,墙面柔和,室内的栏杆、墙纸、地板陶瓷镶嵌、灯具、窗户都采用统一的“新艺术”运动风格。
6. 米勒公司
【答案】美国著名家具和室内设计厂商。因其老板赫尔曼·米勒而得名。20世纪40年代末期,公司从传统家具生产转向现代家具设计生产,逐渐成为美国西部家具设计的生产中心。其设计哲学有设计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或缺,要符合经济法则,产品必须诚实,相信好的产品设计必然会有市场。而充分尊重设计师的主动权是米勒公司的最大特色。代表人物是查尔斯·依姆斯,是美国著名家具与室内设计师之一,对米勒公司家具设计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代表作有薄板家具等。
7. 米斯·凡德罗
【答案】现代主义的奠基者之一。设计思想是“少即是多”,“少”是针对当时建筑界繁琐的古典装饰手法提出的; “多”则揭示了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可能创造出来的建筑上简洁而丰富的效果和最大的使用空问。代表著作有《两座摩天大楼》、《建筑与时代》、《建筑方法的工业化》等。代表设计有赖赫住宅、美国伊利诺斯工学院校舍、范斯沃斯住宅、西柏林国家美术馆等。
8. 青年风格运动
【答案】“青年风格”是对德国新艺术运动的称谓,其命名源于艺术杂志《青年》。青年风格运动在思想上也受拉斯金等人的影响,初始时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色彩,反对机械化和工业化,其装饰设计表现为曲线、流畅的有机形态,但后期有几何造型和注重功能的倾向。青年风格运动最重要的设计家是贝伦斯,他也是德国现代设计的莫基人。青年风格的代表性建筑作品有阿特勒·埃维拉住宅、慕尼黑剧院等。
9. 亨利·德莱弗斯
【答案】美国有影响的设计艺术家之一。设计生涯与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紧密相联,为影响现代电话形式之最重要的设计师。在设计中强调产品的高度舒适性,提出了“从内到外”的设计原则,集中于电话机的完美功能性的设计方面。最成功的作品是1937年为贝尔公司设计的300型电话机。1955年出版《人性化设计》,提出工业设计作品必须具备五点准则:安全实用、便于维修、合适的价格、销售力和优良的外观。1961年出版《人体度量》,为设计界奠定了人体工程学学科。
10.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答案】后现代主义主要是从建筑设计上衍生出来的,大部分产品设计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家都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家。他们通过产品,特别是家具和家庭用品,表现了与建筑点的后现代
主义倾向。其风格特征是:
(1)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立场。
(2)对于历史动机的折衷主义立场。
(3)娱乐性,以及处理装饰细节的含糊性。代表人物有罗伯特·温图利、迈克·格利夫斯、查尔斯·詹克斯等。
二、简答题
11.简述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答案】设计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不乏对它的总结、研究。然而,对于设计与艺术二者的关系,并没有明确指出。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并且将艺术与之结合,在设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存在。
(1)首先,从二者的起源和结合来说,设计产生的历史比艺术早,艺术是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由此,用“设计艺术”作为专业术语名称,应更能准确地反映历史的发展状况。
(2)其次,从现实社会中设计的本质意义来说,尽管我们不排除专门为了某种视觉需要和心理感受而进行的纯艺术性设计。但是,在整个设计的发展史上,设计的本质在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特别是在物质需要中,实用是基本点,也是根本点,艺术性是为实用服务的。即使是精神性的艺术作品,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风格、含义基础之上,而这一切必须借助于设计风格才能得以体现。因此,从设计的本质来说,用“设计艺术”比“艺术设计”更为确切,更能体现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本质特征。
12.简述工业化时代的人体工程学的发展阶段。
【答案】下业化时代的人体下程学经历犷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
(1)机械时代
1750-1890年,这个时期的设计主要是在设计上注意与人体配合的长短、宽窄、大小尺寸,但是,对于真正的适应性、特别是效率性、安全性,则还没有适当的考虑。因此,这个阶段可以说还没有真正的发展成人体工程学。
(2)技术革命时期
1870-1945年,新能源的使用,令第一阶段单纯考虑人体尺寸的方式显现出不足。一战后,研究重点转移到如何在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上发展出适合人的需求的设计上,开始关注人在工作中的适应性。二战后人体工程学研究变得更加复杂。新的设计开始从以前的为适应人的设计,转移到为工作的人的设计上。这是人体工程学的一个新的重大进步。
(3)为人的思维的设计阶段
1945~今,战后人体工程学的一个重点发展,是从比较集中为军事装备设计服务,转入为民用设备、为生产服务,它开始进入制造业、通讯业和运输业。这是人体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战后初期阶段成为按钮时期,目的在于使控制系统更加准确、无误、反应快捷。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在70年代达到高潮,70年代是人体工程学泛滥夸大的阶段,也是人体工程学作为一个独立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