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814管理学综合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然垄断

【答案】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的一个传统概念。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是指一个企业能以低十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内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犷。

自然垄断的一个特征是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也就是存在规模经济。因为这些行业的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固定设备,使得固定成本非常大,而可变成本相对小,所以平均成本曲线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然是下降的。例如,供电、供水和电信中的线路建设。

自然垄断同样存在着垄断低效率,因此需要政府管制。对自然垄断的政府管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边际成本定价法及其他定价法; ②资本回报率管制。这些政府管制有助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但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自然垄断带来的低效率。

2. 三级价格歧视

【答案】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完全垄断厂商对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收取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意味着垄断厂商对小同的人按小同的价格出售产品,但是,对于既定的团体,每单位商品都按相同的价格出售。当完全垄断厂商按三级价格歧视定价时,两个市场的边际收益相等,即:,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如果e 1=e2,则

产品的价格较

,把有关参数代入,可得; 如果e 1>e2,则。 。 。如果e 1<e2,则在三级价格歧视下,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市场,产品的价格较低: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市场,

二、简答题

3. 根据序数效用论者关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1)如果,消费者应该如何调整两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为什么?

(2)比较基数效用论者与序数效用论者关于消费者的均衡条件。

【答案】(1)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在两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和偏好给定的前提下,如果

,则消费者增加商品1的需求量,减少商品2的需求量,便可增加效用水平。如图所示,

在F 点,无差异曲线I 1的斜率绝对值MRS 12大于预算线AB 的斜率绝对值。此时,消费者只需从F 点出发,沿着预算线AB 通过增加商品1的数量和减少商品2的数量,就可以增加效用水平,直至达到无差异曲线I 2和预算线AB 的切点E ,即有

,从而实现最大效用。

消费者均衡及其调整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调整背后的经济原因,可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譬如,

一方面,不等式左边,表明,在消费中,该消费者的主观偏好表现为此时减少两单

可以解读位商品2并同时增加一单位商品1就能保持效用水平不变; 另一方面,不等式右边

为,在市场上,两种商品的价格均为1,即两商品按市场价格的客观交换比例是1:1,因此,消费者在市场上放弃两单位商品2就可以换取两单位商品1。综上所述,在收入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只需在市场上用两单位商品2换取两单位商品1,便可在消费过程中提高效用水平。其理山是,根据该消费者的主观偏好,既然该消费者减少两单位商品2时仅需增加一单位商品1就能保持效用水平不变,那么,现在消费者在市场上能够用两单位商品2换得两单位商品1,从而使得自己能够增加两单位商品1的消费,他的效用水平自然也就增加了。

类似地,如果,则消费者减少商品1的需求量,增加商品2的需求量,便可增加效用水

。此时,平。图中,在G 点,无差异曲线I 1的斜率绝对值MRS 12小于预算线AB 的斜率绝对值

消费者只需从G 点出发,沿着预算线AB 通过减少商品1的数量和增加商品2的数量,就可以增加效用水平,直至达到无差异曲线I 2和预算线AB 的切点E ,即有 ,从而实现最大效用。(2)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于各自对“效用”衡量标准,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在两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和收入给定的前提下,基数效用论者使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得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得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 序数效用论者使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虽然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使用的分析方法、理论体系和得到的结论均不

相同,但是,只要稍加推导就可以发现,两者的均衡条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具体推导如下:序数效用论者效用最人化的均衡条件

为,其中等式左边的边际替代率可以扩展

,整理。这就意味着序数效用论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以改写为

得,而这恰恰就是基数效用论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的表达式。

4. 联系图形说明卡特尔模型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卡特尔组织的内在小稳定性。

【答案】(1)卡特尔模型是典型的合作或者说串谋的例子。卡特尔是这样一个组织,在组织中厂商串谋到一起,就价格、产量和其他诸如瓜分销售地区或分配利润等事项达成必须严格遵守的明确和正式的协议,试图确定使整个行业的利润实现最大化的价格和产量。这样,一个卡特尔组织就像一个垄断厂商一样,只要市场需求相当缺乏弹性,它就可以将价格提高到大大高于竞争的水平。卡特尔成功的条件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条件就是,一个稳定的卡特尔组织必须要在其成员对价格和生产水平达成协定并遵守该协定的基础上形成; 第二个条件就是垄断势力的潜在可能。 下面分析只有两家厂商的卡特尔的情况。假定两家厂商的成本曲线分别如图(a )与(b )所示,那么卡特尔作为整体的边际成本曲线可通过将这两家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按水平方向加总得到。

D 为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MR 为行业的边际收益曲线。图(c )中,这样,卡特尔即可根据MR=MC

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其总产量为Q ,相应的垄断价格为P 。在此基础上,卡特尔将按照等边际成本原理来分配其总产量,因为在总产量和价格己定的情况下,卡特尔的总收益已经确定,那么利润最大化就等同于成本最小化。因此,按等边际成本原理分配总产量可使其总利润最大化。

,再由这条如图(c )所示,曲线MR 与曲线MC 的交点确定了相同的边际成本水平(水平虚线)

虚线与各家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确定各自的产量Q 1与Q 2。

卡特尔的利润最大化

(2)卡特尔的不稳定性

上述分配方式往往只是在理论上是合理的,实践中的产量分配则取决于建立卡特尔时达成的协议所作出的安排。事实上,从图容易看到,产量不同,各成员厂商的利润也往往不同。各厂商从自身利益出发,或者对这种分配结果不满,或者在己经获取较多利润的情况下希望更多的利润,就可能暗中采取削价行动,或者扩大产量。由于卡特尔成员往往不多,一旦有某个成员违反协议,

,最终导致卡特尔崩溃。这说明卡特尔是很其行动很容易被其他厂商察觉,从而引起“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