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706经济学原理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需求的影响有何区别?
【答案】总支出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即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同方向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2. 为什么要讨论IS 曲线和LM 曲线的移动?
【答案】在IS-LM 框架中,引起IS 和LM 曲线移动的因素很多,如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进出口等的变动都会使IS 移动,而实际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变动都会使LM 移动,这些移动都会引起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例如,政府减税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在其他情况不变时,消费支出水平就会上升。再如,汇率变动,比方说本国货币贬值在其他情况不变时会使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从而使净出口增加,IS 曲线也会向右上方移动。同样,在价格水平不变时增加名义货币供给或减少名义货币需求,或者在货币名义供求不变时价格水平下降,都会使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在诸多使IS 曲线和LM 曲线移动的因素中,西方学者特别重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收入和利率同时上升,并且不同斜率的IS 曲线和LM 曲线的相交,可清楚地表现出财政政策的效果。同样,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利率下降,收入增加,并且不同斜率的IS 曲线和LM 曲线的相交,可清楚表现出货币政策的效果。
因此,西方学者常常用IS-LNI 模型作为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的简明而直观的工具。这也可以说是西方学者讨论IS 曲线和LM 曲线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
3. 什么是货币需求? 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
【答案】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货币的需要,或者说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对执行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人们在一定时期可以各种形式拥有其有限的财富,他以货币形式拥有的财富多些,则以其他形式(如实物资产及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拥有的财富就会少此。拥有其他形式的资产会带来收益,而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通常不会带来收益(比方说1万元钱放在手中哪怕10年也仍只是1万元)。人们宁可把不能生息的货币贮存在手边,也不把货币换成能带来收入的资产,按凯恩斯的观点,是出于以下几种动机:
(1)对货币的交易需求,指家庭或厂商为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它产生于人们收入和支出的非同步性。如果收入和支出时间是完全同步的,那么就不会需要留有闲置的货币。如人们的货币收入通常是按月、按季甚至按年获得的,但支出都是经常不断的,这就产生了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2)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指人们为应付意外事故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它产生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如人们为应付疾病、工伤事故和其他不测事变而需要留些货币在身边。
(3)投机性需求,指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入而及时调整资产结构所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例如,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会上升时,需要及时买进债券,以便以后卖出时得到收益,这样就产生了对货币的投机需求。
4. 什么是自然失业率? 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圣比率的高低?
【答案】(1)对于什么是自然失业率,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通常可简单地认为,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这时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因此自然失业率又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
(2)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即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下作的能力和愿望、现有下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任何把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决定自然失业率以及引起自然失业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
①劳动者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的自然失业率高,而这些人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
②政府政策的影响。如失业救济制度使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愿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了自然失业中的“寻业的失业”; 最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用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工人,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
③技术进步因素。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必然要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较多的失业。同时,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
低的工人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而被淘汰出来。
④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如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完整与迅速性,职业介绍与指导的完善与否,都会影响到自然失业率的变化。
⑤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的增大会提高自然失业率。厂商、行业和地区会兴起和衰落,而劳动者和厂商需要时间来与之适应与配合。这些无疑会引起劳动者的大量流动,增大结构性失业。
5. 中央银行有哪些重要职能?
【答案】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金融货币当局,统筹管理全国的金融活动。一般认为,中央银行具有三大重要职育旨:
(1)作为发行的银行,发行国家的货币。
(2)作为银行的银行,既为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用票据再贴现、抵押贷款等办法),又为商业银行保管存款准备金,还为商业银行办理现金国际结算业务。
(3)作为国家的银行,一要代理国库,二要提供政府所需的资金,三要代表政府与外国发生金融业务关系,四要执行货币政策,五要监督、管理全国的金融市场活动。
二、论述题
6. 说明宏观经济学目前的主要共识。
【答案】目前宏观经济学中的分歧还是比较多的,但这并不是说,宏观经济学不存在共识。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有以下几点:
(1)在长期,一国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决定着该国居民的生活水平
首先,GDP 是衡量一国经济福利的一项重要指标。实际GDP 衡量了该国满足其居民需要和愿望的能力。从一定程度讲,宏观经济学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决定了GDP 的水平和GDP 的增长。其次,在长期,GDP 依赖于劳动、资本和技术在内的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增加和技术水平提高时,GDP 也随之增长。
(2)制度对于长期经济增长是非常重要的
宏观经济学家已经意识到,基础性制度,例如清晰界定的产权和不存在腐败,对实现高经济增长是非常关键的。
(3)在长期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强调了货币供给的增长是通货膨胀的最终决定因素,宏观经济学界几乎一致同意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名言:“通货膨胀时时处处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4)在短期,总需求影响一国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数量
在短期,价格是戮性的,所以总需求至关重要。由于总需求在短期影响产出,所以,所有影响总需求的变量都能够影响经济波动。由于总需求的变动对短期波动是重要的,政策制定者对经济进行密切的监控。
(5)在短期,政策制定者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