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819现代汉语和语言学理论(A)之现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聪明”和“智慧”是一组同义词,二者有何区别?

【答案】(1)语法方面的区别

聪明:是形容词,具有形容词的特点,如受副词修饰,修饰名词,可以做谓语中心等等。 智慧:是名词,具有名词的特点,可以做主语宾语,可以接受形容词的修饰等。

(2)语义方面的区别

聪明可以与生俱来,但是智慧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达到。我们可以说“一个小孩很聪明”,但不能说“他很有智慧”,就是这个道理。

(3)语体方面的区别

智慧,书面语色彩比较浓。聪明可以用于书面语,也可以用于口语。

2. 简述语体的基本属性。

【答案】语体的基本属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系统性。从形式上看,语体是由言语行为所运用的各种语言材料和手段,如词语、句子以及修辞手段等构成的特征系统,在每一个层面上又有一系列子系统,例如书面语体中,公文语体要求在词语层面上明显地选择带有浓厚书卷色彩的词语,甚至古语词; 句子结构完整,关联成分齐备,有固定的语篇格式等等,这些就构成了公文语体的系统特征。

(2)稳定性。语体是语言符号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特征系统,一旦产生,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对该语体的表达形式在各个层面上具有约束效应,人们必须遵守这一约定,充分体现和发挥语体的社会交际功能,完成交际任务。

(3)开放性。作为语言符号的交际功能变体,语体是在运用中形成的,同时,它也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分工的细密而进一步分化。因此,语体系统在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必然处于不断发展、更新的开放状态中。

3. 从多义词的产生到使用中多义性的排除,看义项同语境的关系。

【答案】解释词义要根据该词所出现的语境。任何词都要在语境中出现,有些词甚至可以直接在情景语境中得到解释。

(1)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词往往是多义的,但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只使用一个义项。语境能够排除多义词的多义性。

(2)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词义有概括性,但是,词义又可以指整类事物中的某些个或某一个个体,什么时候指整类,什么时候指个别成员,由语境决定。

语境可以对词义进行任意的分割,即可指其中的某一部分。

(3)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有些词出现在一定语境中的时候,词义中增添了一些新的义素。

(4)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运用词语最应注意的是词语搭配。词语搭配,也可以解释为词语在怎样的语境中出现。除了语法方面的因素外,主要是词义能否互相组合。能在什么语境中出现或不能在什么语境中出现,表现了词义的选择性。

4. 拼音应注意哪些问题? 试举例说明。

【答案】把分析出来的声母、韵母拼合起来,构成一个音节,就是拼音。拼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声母要用本音,平常念声母,一般是念它的呼读音。声母的呼读音都是在声母的本音后面加上一个元音。用声母拼音时,应该去掉这个加进去以便呼读的元音,而用它的本音。例如拼zhang (张)时,先使舌尖翘起同硬鳄前部接触,作发zh 本音的姿势,在发zh 本音的同时,气流冲破阻碍连ang 一起念出来。

(2)声母、韵母之间不要有停顿,例如拼gu (谷)时,g 和u 之间有了停顿,就会拼成g (e )-u (歌舞)

(3)要念准韵头,念不准韵头,就可能出现丢失韵头或者改变韵头的现象。例如拼luan (乱)时,如果丢失韵头,就会拼成lan (滥); 拼xue (学)时,如果韵头念不准,就会拼成xie (鞋)。

5. 查查有关辞书,看看下列两组汉语、英语词在词义方面表现出什么异同:

桌子——table

雪——snow

【答案】(1)现代汉语的“桌子”是一个单义词,指一种家具,泛指各种桌子:书桌、课桌、办公桌、餐桌、八仙桌、圆桌等等。英语的“table ”是一个多义词,它也表示桌子,但侧重于指餐桌之类,还可以指平面、平地、平板; 指食物、菜单; 指表、清单、目录等; 还可以作动词用,指放在桌上,展示、提议,列表等。

(2)现代汉语的“雪”有两个联系不很紧密的义项:①雪花②洗去、除去。英语中的“snow ”作为名词,主要义项是雪,也可以指雪状物(例如,海洛因、白色、白发等),作为动词指下雪,或指以雪覆盖,以巧言诱骗等。

6. 词语的锤炼包括意义的锤炼和声音的锤炼,汉族人怎样充分利用汉语的音系特征使词语的使用具有音乐美感的? 请举例说明。

【答案】(1)词语锤炼的内涵

词语的锤炼,古人称作“炼字”,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完美,即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对,还要求词语用得好。

锤炼词语,一般从内容(意义)和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表意贴切,声音和谐,才能使词语及其所关联的句子具有深刻的含义、高远的意境,收到比较完满的表达效果。

(2)词语使用具有音乐美感的实现方法

汉族人通过对词语的锤炼,从而充分利用汉语的音系特征使词语的使用具有音乐美感,具体表现在:

①意义的锤炼

意义是词语的内容、词语的灵魂,锤炼意义是选好词语的核心问题。不从意义入手选用、锤炼词语,就没有词语的准确、鲜明和生动,也就不可能产生表达上的精当贴切、简洁明晰、幽默风趣和含蓄深厚等效果。

汉语词语意义的锤炼,要力求准确、贴切,要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要力求色彩鲜明。例如鲁迅还在《孔乙己》中对主人公买酒付钱时的情景作了这样的描写:“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茵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句中的“排”字,用得精彩。透过“排”这一动作,可以看出一些具体情景:一是九文大钱来之不易; 二是大钱少; 三是用那斯文郑重的付钱方法暗示出孔乙己的拘谨迁腐,但又那么善良、朴实。本来付铜钱是可以用“交出”、“付出”这类词语的,但只有这个“排”字,才能写出孔乙己个性化的动作和神情。

②声音的锤炼

传情达意要借助完美的语言形式,声情并茂离不开语音的配合。词语的声音配合得好,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记起来容易。优美的语言韵律,能给人以美感。汉语词语声音的锤炼,要注意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力求韵脚和谐,讲求叠音自然,双声叠韵配合。

a. 注意音节整齐匀称

古人写诗作文,喜欢用偶句,讲究对称句法; 现在写作固然不必求工整藻饰和严格骄俪,但适当注意音节配合,可以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气势。

例如:

回味常常妙不可言,所谓精妙处,忍不住击节叫好; 伤感处,止不住泪眼婆姿; 激愤处,耐不住拍案而起; 谐趣处,憋不住哑然失笑。这难道不是回味的一种境界?

同格式的动补短语(忍、止、耐、憋)与成语或四字格语词接连对称使用,节奏分外鲜明。 b. 注意声调平仄相同

在律诗里,平仄在本句中是重叠交替的,在对偶句中是相互对立的。这两大类声调在诗词中有规律地交替使用,也就造成了诗词音调抑扬起伏、悦耳动听的音乐美。

例如:瑰丽端庄的中山花园,绿树成荫,花坛巧布,彩练横空,千红万紫。

c. 力求韵脚和谐

声音美同押韵有密切关系,诗歌是讲究押韵的。音节匀称、整齐就有节奏感,如果再安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