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7政治学基础之政治学原理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社会中不同于原始社会公共权力的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组织,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国家是占有生产资料的那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实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它的基础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国家在实行政治统治的过程中,必须要履行特定的政治管理职能。不过,政治管理只是国家实现阶级统治的手段而不是其本质。国家阶级统治与政治管理的二重性正是统治阶级利益的自我实现要求和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在国家性质上的反映。国家本质上是阶级统治,在形式上表现为超然于社会之上的独立力量。
(2)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氏族社会形成和维持的基本纽带是社会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阶级关系产生后,社会成员为了谋求本阶级的利益而进行社会流动,不同氏族和部落的成员棍然杂居。为了便于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统治,按地区来划分成为一种十分有效的管理方法。
(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作为一种暴力机器,国家不同于氏族社会武装组织的特殊之处在于:
①国家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等物质附属物,即常设的暴力机关,而氏族社会的武装组织不过是自己组织为武装力量的居民;
②国家的暴力为统治阶级专属,并以它为主要凭借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社会秩序,以及对付外敌。氏族社会的武装组织由全体居民构成,主要用于对付外敌,氏族社会内部则主要以道德强制力维持秩序;
③国家是系统采用的暴力,是精巧的暴力机器,而氏族社会的武装组织则不具备国家暴力的系统性和精巧性。
由此,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国家本质的论述可认为,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2. 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这种类型的区分主要是根据政治文化的发展阶段而划分的:
(1)传统政治文化是与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相适应的一整套政治心理、情感和价值观。它以专制卞义与等级观念为核心内容,而且,大多数社会成员都用一种带有迷信色彩和宿命论的
眼光来看待世界和政治体系,认为一切都只能听天由命,缺乏个人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领袖崇拜、宗教信仰往往成为它的突出特点。在这种政治文化中,传统的价值原则居统治地位,人们向往过去,缺乏适应新环境的创造力。
(2)与此相反,现代政治文化是与生产的商品化和社会化相适应的一整套政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它具有下列几个特征:
①民主政治与平等自由的观念构成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与此相适应,政治体系保障广泛的政治参与;
②社会大多数成员不是听天由命,而是勇于革新与开拓,他们对政治体系和世界表现出理性和科学的态度,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成为政治文化的主流;
③开放意识与创新精神成为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面向未来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 当然,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区别又是相对的。因此,在实现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促进传统政治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3. 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案】在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和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儒、道、法三家,在我国社会的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
(1)由孔丘所创立、孟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儒家学派,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学派,长期占据着思想统治地位。其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两书。儒家的政治学说,概括起来有两个主要方面:
①首先是坚持“为国以礼”(《先进》)的政治原则,这就是所谓的“礼治”。孔子的目的就是以周代的礼法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其次,儒家学派提出“为政以德”(《为政》)的治国之道,即所谓的“德治”思想。孔子注重对人的道德教化,反对单靠政令、刑罚来维持社会统治; 注重用“宽厚”的办法来进行统治,并要求统治者应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孔子所提出的这种统治方略,经过孟子的进一步阐释和发展,又被归结为“以德行仁”的“王道”,并以此来反对“以力假仁”的“霸道”。
(2)法家是与儒家相对立的主要流派。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他反对孟子的“仁政”和“王道”,主张“霸道”和“以法治国”,主张以积极的手段来治理国家。他把慎到的“势”、商鞍的“法”、申不害的“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整套法家的治国理论。他对君主的统治术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其中许多思想早于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1700多年。两千多年来,法家在我国社会虽然一直居于儒家之下,但在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却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老了和庄了主张采用消极无为的手段来进行政治统治。“无为而治”,是要求国家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社会生活。但这并非意味着统治者应该放弃对国家的治理。老子说过:“为无为,则无不治矣。”(《老子》第三章)由此可见,他的目标还是要达到“治”,具体而言,就是实现
其“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一直被历代统治者作为一种补充性手段,用来缓和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统治,并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与儒法思想一道起着重要的互补作用。“无为而治”主要被作为一种权术思想,成为统治者调节其内部矛盾、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方法。它不仅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引起了当代一些外国学者的浓厚兴趣。
儒、法、道三家的治平之学,各有特点、互相对立、互相渗透。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正是这三派思想交错运用、互为表里和互相补充的历史。
4. 总统制及其主要特征。
【答案】总统制属于民主共和制的国家组织形式。
(1)总统制的含义
总统共和制简称总统制,在这种政体下,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他掌握国家行政权,直接领导政府,提名并经议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不由议会选举产生,也不向议会负责,议会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仟,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但由于实行比较严格的三权分立制度,总统与议会、最高法院的地位和权力是平行又相互制约的,因此也有人称之为“二元共和制”。总统共和制简称总统制,它首先出现在美国,后来为拉丁美洲的大多数国家以及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所仿效。
(2)总统制的特征
①总统独立于国会之外。总统制下,总统完全独立于国会之外。这种独立性具体表现为: a. 总统由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而不由国会产生;
b. 总统的权力由宪法明文规定,而不是由国会授予;
c. 总统的任期由宪法规定,而不受国会信任与否的影响。即使总统有严重违宪行为,国会也只能提出弹幼,无权罢免总统。
②总统一人兼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这种元首是实权元首,行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总统一般与政府各部部长组成内阁。总统本人是内阁首脑,独揽行政大权,统率全国武装力量。由总统颁布的行政命令,无须国务员副署。 ③国会与政府完全分离。在总统制下,政府与国会是完全分离的。政府成员不得同时兼任国会议员,不能参加国会立法的辩论和表决,在形式上不能向国会提出法律案和预算案。
④政府成员与总统是僚属关系。在总统制下,政府成员一般由总统任免,由总统领导并向总统汇报工作。政府成员服从总统的决策,总统随时可以解除他们的职务。
⑤政府不对国会负连带责仟。在总统制下,政府不对国会负连带责仟,政府成员只对总统负政治上的责仟,总统只对选民负政治上的责任。国会除可以对总统依法行使弹幼权外,不能以不信任投票迫使总统辞职,总统亦无权解散国会。总统需向国会报告国情,通常以咨文的形式向国会陈述意见、报告工作或者提出立法倡议。国会通过的法案必须交总统签署后才能公布实施,总统如不同意,有权加以否决。但若国会以2/3多数再次通过,该法案即可生效成为法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