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安徽理工大学物流工程802管理学[专业学位]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平衡积分卡

【答案】平衡积分卡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RobertKaplan )与美国复兴全球战略集团总裁戴维·诺顿(DavidNorton )于1992年提出的一种绩效考核模型。它由四个方面的指标组合成一个结构化的指标体系,并且各个方面的指标之间有着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其相互驱动的效果又紧密结合并支持组织的战略。它对绩效的价值判断认为,好的绩效一定是整体性的,单方面做得好不能说明问题,四个方面要取得绩效效果的相互平衡,这也正是该工具命名的由来。其四个方面的指标设计分别针对着四个问题的回答:

①财务方面回答怎样满足股东的要求;

②内部经营方面回答组织必须在哪方面擅长或精专;

③学习与成长方面回答如何使能力得到持续的发展和提高;

④客户方面回答怎样满足客户的要求。

2. 管理的领导职能

【答案】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管理者在执行领导职能时,一方面要调动组织成员的潜能,使之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另一方面要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使组织中的所有活动和努力协调统一。其具体途径包括:激励下属、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指导、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成员之间以及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冲突,等等。

3. 权变论

【答案】权变论是把环境变化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结合起来。该理论认为:环境是影响管理选择的重要因素,有效的领导方式取决于权变因素,即一种具体的领导方式小会到处都适应,在特定的情景下,应采取特定的领导方式。

这种关系可以用下式来表示:E=fCL, F , S 。式中,E 表示领导的有效性; L 表示领导者; F 表示被领导者; S 表示环境; f 表示函数关系。

权变论的三种代表性理论:

(1)费德勒模型。该理论认为,任何形态的领导方式都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领导方式与环境是否适应。

(2)情境领导理论。该理论认为,成功的领导是通过选择恰当的领导方式而实现的,选择的过程

根据下属的成熟度水平而定。

(3)领导者参与模型,提出领导者的行为必须加以调整以适应任务的结构。

(4)路径一目标理论。它认为领导者的有效性取决于其激励下属达到组织目标的能力,以及使职工在工作中得到满足的能力。包括指示性、支持性、参与性、以成就为目标四种领导方式。

4. 组织变革

【答案】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组织的变革应达到动态平衡的目的。一个组织的动态平衡包括的内容有: ①有足够的稳定性,以利于达到组织目前的目标;

②有足够的持续性,以保证组织在目标或方法方面进行有秩序的变革;

③有足够的适应性,以便组织能对外部的机会和要求以及内部的变化条件做出合适的反应; ④有足够的革新性,以便使组织在条件适宜时一能主动地进行变革。

组织变革的具体目标有:

①完善组织结构;

②优化组织管理功能;

③和谐组织的社会心理气氛;

④提高组织效能。

5. 效益原理

【答案】效益原理就是在管理中讲求实效,使管理制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利用最小的投入或消耗,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效益,对社会做出贡献。“效益”包括“效率”和“有用性”两方面,前者是“量”的概念,反映耗费与产出的数量比; 后者属于“质”的概念,反映产出的实际意义。

二、简答题

6. 人员配备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为求得人与事的优化组合,人员配备过程中必须依循一定的原则。

(1)因事择人的原则。选人的目的在于使其担当一定的职务,要求其从事与该职务相应的工作。要使工作卓有成效地完成,首先要求工作者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2)因才器用的原则。从人的角度来考虑,只有根据人的特点来安排工作,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挖掘,使人的工作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人与事的配合需要进行不断地调整,使能力发展并得到允分证实的人去从事更高层次的、负更多责任的工作,使能力平平、不符合职务需要的人有机会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以求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最合理的使用,达到人与工作的动态平衡。

7. 制度创新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1)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它规定着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利益和责任。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也许应朝向寻求生产资料的社会成员“个人所有”与“共同所有”的最适度组合的方向发展。

(2)经营制度是有关经营权的归属及其行使条件、范围、限制等方面的原则规定。经营制度的创新应是不断寻求企业生产资料最有效利用的方式.

(3)管理制度是行使经营权、组织企业日常经营的各种具体规则的总称,包括对材料、设备人员及资金等各种要素的取得和使用的规定。分配制度的创新在于不断地追求和实现报酬与贡献的更高层次上的平衡。

8. 如何确定组织管理人员的需要量?

【答案】确定组织管理人员的需要量,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组织现有的规模、机构和岗位。管理人员的配备首先是为了指导和协调组织活动的展开,因此首先需要参照组织结构系统图,根据管理职位的数量和种类,来确定企业每年平均需要的管理人员数量。

(2)管理人员的流动率。不管组织做出何种努力,在一个存在劳动力市场、且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国度,总会出现组织内部管理人员外流的现象。此外,由十自然力的作用,组织中现有的管理队伍会因病老残退而减少。确定未来的管理人员需要量,要求计划对这些自然或非自然的管理干部减员进行补充。

(3)组织发展的需要。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发展,活动内容的E1益复杂,管理工作量将会不断扩大,从而对管理人员的需要也会不断增加。因此,计划组织未来的管理干部队伍,还须预测和评估组织发展与业务扩充的要求。

9. 简述期望理论。

【答案】根据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维克多·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人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激发力量)是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其中效价指一个人对某项工作及其结果(可实现的目标)能够给自己带来满足程度的评价,即对工作目标有用性(价值)的评价; 期望值指人们对自己能够顺利完成这项工作可能性的估计,即对工作目标能够实现概率的估计。因此,一个目标对其接受者如果要产生激发作用的话,那么对于接受者来说,这个目标必须是可接受的,可以完成的。对一个目标完成者来说,如果目标是超过其能力所及的范围,则该目标对其是没有激励作用的。

10.请解释工业社会的企业层级结构及其特征。

【答案】在利用制度结构规范参与者类群间权力与利益关系的同时,工业经济中的企业试图通过层级结构来规范作为单个成员的参与者在企业活动中的关系和行为。层级结构曾是人类组织结构的伟大创新,特征如下:

(1)直线指挥,分层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