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认知风格

【答案】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特征,即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人们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不同于智力上的差异,它无好坏之分,但与人的个性特征有关。其中认知风格主要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等。

2. 意识流

【答案】意识流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任何一点都是一个统一体,一个完整的经验是一种连续不断、变化不定、斩不断的“流”,像溪流一样不断地流动变化。他认为人类的意识、思维活动并不表现为一些割裂的片断和静止的状态,而是整体的经验和川流不息的历程。

3. 依恋

【答案】依恋指婴儿和照看人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表现为婴儿和照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渴望彼此接近,主要体现在母亲和婴儿之间。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4. 自陈测验

【答案】自陈测验是指由受评者自己填写,受评者对照量表和各项目陈述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并作出程度判断的测验。自陈测验实施方便,可作团体测评,但要求受评者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简答题

5. 某研究者假设:海马与复杂思维加工有关,与简单思维加工无关。该研究者随机选出20只白鼠平均分成两组,切除它们的海马,让第一组学习简单迷宫,第二组学习复杂迷宫。第一组经过10次学习就出现完全正确的情况,第二组在学习30次后才出现完全正确的情况。研究者据此认为最初的假设成立。请找出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题,并完善原有的实验设计。

【答案】(1)该设计中存在问题。任何白鼠学习复杂迷宫所需要的次数都要比学习简单迷宫多,实验结果可能是与是台切除海马无关,用不切除海马的白鼠为被试可能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原设计使用了两个独立变量任务难度和有、无海马,但只改变了其中一个独立变量,只说明了任务难度对学习影响。要研究海马对思维加工的影响,应将海马体情况作为自变量,包括海马体完好和切除两个水平。

(2)完善的方案。加入海马完整的自鼠作为控制组,成为实验设计:一个因素是海马情况,包括完好和切除两个水平,另一因素是迷宫的难度,包括简单和复杂两个水平。如下表:

研究海马情况和任务难度的交互作用,以及海马因素在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两个水平上的单纯主效应。如果海马单纯主效应在简单任务水平上不显著而在复杂任务水平上显著,则能说明海马与复杂思维加工有关,与简单思维加工无关。

6. 19世纪中叶,弗罗伦斯(Flourens )采用局部毁损法,切除鸡和鸽子等动物脑的一部分,然后观察其动物的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在切除小块皮层后,动物开始很少运动,不吃不喝,但随时问推移,动物能康复到接近正常的情况。弗罗伦斯进行了许多实验,结果都一样,由此他提出了脑功能的什么学说? 请指出,并加以阐述。

【答案】(1)弗罗伦斯提出了脑功能的整体说。

(2)弗罗伦斯进行了许多实验,根据实验发现,他认为,不存在皮层功能的定位。功能的丧失与皮层切除的大小有关,而与特定的部位无关。如果所有皮层都被切除,那么各种智力功能都会丧失; 如果有足够的组织保留下来,所有的功能就都可以康复。

弗罗伦斯强调脑功能的整体性,对加尔提出的颅相说进行了批评。但他所用的实验动物都没有新皮层,而且他所说的动物智能和加尔所说的人的智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3) 20世纪中叶,整体说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拉什利。拉什利采取脑毁损技术用白鼠进行了一系列走迷宫的实验。结果发现,在大脑损伤之后,动物习惯形成出现很大障碍,这种障碍与脑损伤的部位无关,而与损伤面积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平均相关为0.75 )。由此,拉什利引申出了两条重要的原理: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按照均势原理,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位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 按照总体活动原理,大脑是以总体发生作用的,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成反比,而与受损伤的部位无关。

7. 简述想象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

【答案】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己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想像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而不是词或者符号。想像不仅可以创造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或不可能有的形象。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像活动的基本特点。想像在许多创造性思维中起到核心作用,主要表现为:

(1)想像是建立新的概念、形象,发现新的联系、规律的有效且重要的创造性思维途径。 ①想像是新形象的创造,想像的内容往往出现在现实以前,或是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因此,想像在一定程度上是超现实的。

②想像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人们在面对问题情景、需要尚未得到满足时,常常在头脑中出现需要得到满足和问题得到解决的情景,这种情景是对现实的一种超前反映,是对未来的一种预见。

③想像的预见是以具体形象的形式出现的,而思维的超前反映是以概念的形式出现的。在人的活动中,若问题的原始材料是已知的,解决问题的方向是基本明确的,解决问题的进程将主要服从于思维规律。如果问题的情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情景提供的信息不充分,解决问题的进程将主要依赖于想像。想像可以“跳过”某些思维阶段,构成事物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2)想像可以超越客观对象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各种限制,通过在头脑中纯化和概括客观对象,使认识直接触及事物的本质。它需要对己有的感性材料创造性想像,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在头脑中进行创造性的构思。

8. 试从不同角度对心理现象进行分类。

【答案】(1)从个体心理的角度可以把心理现象分成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三个方面

①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②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等主观体验。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③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性,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也称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2)从是否意识的角度可以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现象

①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

②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这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3)从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心理现象。由于社会团体的客观存在,便产生了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一个团体由于具有某些特定的心理特征而区别于其他团体。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9. 什么是注意? 举例说明注意的品质。

【答案】(1)注意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他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