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电视采访学》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5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从有人类历史以来,人类的传播手段在本质上发生了哪些阶段性的变化?

【答案】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人类的传播手段在本质上发生了如下阶段的变化:

(1)符号化的信息形态

符号化的信息形态主要指文字。在广播电视技术出现之前,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人类若想将信息加以远播或广播,只能将原始信息物化为符号,这就是文字发明的重要原因之一。

①符号信息形态的特点

文字是将信息符号化的形态,它的产生是人类试图超越口头传播的需要。文字产生后,传播突破了人类自身能力的局限; 以文字形态进行记录和传播的信息,由于需要将现场的人本化信息(形象、声音、行为、动作等)进行符号的转化,其信息的损耗很大; 文字传播利用的以符号代替人际的传播模式,在传播中经过了多次转化,读者所接收的信息与记者采访时所面对的生活真实有很大不同。

②符号信息形态的优势

作为信息传播形态,文字的历史最久远,这带来了两点优势:长期的文字使用训练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一一文字以及文字逻辑构造着人类思维和传播的基础; 文字具有稳定的内核,它在印刷媒介中得到最广泛的运用,文字的理性和严谨性使它直今保持着应有的地位。

③符号信息形态的局限

文字缺乏直观形象性,不能实现人际交流的人本体验和感知的效果; 不同国家的文字有着各不相同的符号形态,造成传播障碍; 文字需要人们耗费很长的时间去学习和辨认。

(2)声音

广播以声音为媒介。声音形态的信息载体广泛运用于电子新闻媒介中,声音的广播需要经过录制和复原,这一特殊的技术基础正是广播电视媒介传播特性的构成要素。声音作为信息传播的形态,其快捷、及时、简便的综合优势到目前为止还是无与伦比的。

(3)画面

视觉感官一直是人类最渴望享有的获得信息的渠道。摄影技术诞生后,人类在信息采集中开始利用自己的视觉感官。

①静态画面。以一定的技术手段记录保存的现实生活某一瞬间时空的凝固状态。新闻照片作为静态画面为人类感官在大众传播中的利用带来了一定的突破一一人眼终于可以看到跨越时空的生活形象。静态画面依附于印刷媒介,在传播中利用的是平面的、单一的视觉形象,传播时需要有文字的说明。

第 1 页,共 6 页